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方亚丽 正文

从义乌小村里走出的“中国棉花之父”

发布时间: 2021-04-01 17:15:10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见习记者 方亚丽 编辑 童荟颖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4月1日讯(见习记者 方亚丽 编辑 童荟颖)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

  我国棉花的崛起,离不开多少个日日夜夜为之奋斗的科研工作者和劳动人民。

  在义乌赤岸镇乔亭村走出了这么一位时代先驱,将其毕生致力于棉花品种改良研究和植棉育种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是棉花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他就是被人誉为“中国棉花之父”的冯泽芳。

  研究种间杂交 拓宽育种途径

  冯泽芳为拓宽棉花种性改造的途径,大胆从事美洲陆地棉和海岛棉与中国亚洲棉的种间杂交,及其后代的遗传学和细胞学研究。亚洲棉与美洲棉的杂交属于种间杂交,原先很难成功。冯泽芳从大量的杂交试验中明确了以染色体多的美洲棉作母本,以染色体少的中国亚洲棉作父本,可以得到极少量的杂种,这在当时是一个新论点,并为以后的实践所证实。他根据杂种一代花粉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构型,分析了种间不易交配性及杂种一代不育性的原因。这些观点和所提供的富有说服力的论证数据,在当时处于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主持全国区试 推广斯字棉种

  在国内主要农作物的区域试验中,棉花区试首开先河。冯泽芳主持这项工作,着眼于生产,立足于推广。1934年全国中美棉品种区试在18个单位的合作下取得良好结果后,他立即通过棉业统制委员会,在彰德和南京分别进行斯字棉4号和德字棉531的繁殖和纯系育种,为良种的推广做好准备。1937年推行棉种管理制度,集中推广4万多亩,这是“斯字棉”在中国大量繁殖的开始。

  鉴定离核木棉 倡导长绒生产

  1938年冯泽芳奉派到云南工作,他发现了优质长绒棉——离核木棉。随后,他积极倡导研究和推广木棉,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重视。在冯泽芳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仅几年间,在云南木棉就发展到7万多亩。在推广木棉期间,他经常和助手们下乡,趁赶集日子向农民宣传种木棉的好处。初始阶段,农民收获的木棉无处出售,冯泽芳便自己出资收购,轧出皮棉后再行销售。这样不仅资金得到周转,而且棉籽也可以赠给推广委员会作为扩大繁殖之用。冯泽芳推广木棉,不遗余力,倾注了全部心血。

  划分五大棉区 探讨纺业布局

  中国棉区划分研究是冯泽芳对我国棉花事业的重大贡献之一。自30年代以来,他经常在棉区调查,对棉花的地理分布和生产问题有比较深刻了解。经过20多年的研究,他在1936—1959年曾先后6次发表过有关我国适宜棉区的文章。他根据棉区的无霜期、温度、雨量、日照等气象因素,地势、土质、海拔等地理条件,与棉花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构成的关系,以及农情调查、品种区域适应性等研究资料,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深化认识,对中国棉区的划分由原来的三个发展为五个棉区。

  在进行棉区划分的同时,冯泽芳又悉心棉工业布局的研究,在面对纺织工业的布局不合理,冯泽芳从发展棉花生产的总目标出发,先划分宜棉区域,开拓植棉业,然后考虑加工工业与种植业密切配合,以便利农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的供给。

  这位从义乌小村里走出的“中国棉花之父”曾在信中写道:“斯字棉、德字棉和木棉是我的三个孩子,我爱木棉同爱我的小女儿一样。”正是因他对棉花的热爱与执着,才促进现代棉产事业的蓬勃发展。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