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为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即日起,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中国义乌网推出“红色文化 义乌记忆”专栏,一日一个红色小故事,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展示义乌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先进事迹。
1920年2月,陈望道应进步刊物《星期评论》社的函约邀请,回到故乡分水塘村,潜心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首译本
为了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做好翻译,陈望道就住在简陋的柴屋中,里面只有一块铺板和两条长凳,既当书桌又当床。时值早春,春寒料峭。到了夜晚,刺骨的寒风透过四壁墙缝袭来,冻得他手足发麻。
陈望道的一日三餐和茶水等,常常由母亲给他送过来。有一次母亲端了粽子给他送来,还加上一碟当地土特产红糖。
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高声问:“还要不要再添些红糖?”
陈望道连声答话:“够甜了,够甜了!”
待到母亲进来收拾碗碟时,只见他满嘴墨汁,母亲不由得哈哈大笑。
陈望道胸怀探索救国救民的理想,专心致志地翻译,竟把墨汁当做红糖蘸着吃粽子,自己却浑然不知。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在《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过程中,陈望道品味到了这种无可言喻的精神之甘甜。
就这样,陈望道以平时译书的几倍功夫进行翻译。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伴随着他送走了一个个漫长的寒夜,又迎来一个个黎明的曙光。
陈望道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费尽心思,终于在1920年4月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工作。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蜡像)
当年5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稿带至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同年8月,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正式出版,这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中的一件大事。随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屋、国光书店等相继出版。到1926年5月,平民书社一家已刊印17版之多。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根据地,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有三本书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其中的一本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毛泽东先后读《共产党宣言》不下百遍,每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此外,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共产党宣言》都情有独钟,成为他们参加革命斗争的指路明灯。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讲述过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由此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