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内景
八大队成立旧址
和平村文化礼堂
吴琅忠介绍义乌县委旧址故事
中国义乌网5月1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左翠玉 张云飞)进入上溪镇和平村,一排排被绿树红花环绕的两到三层小楼,映着蓝天白云,让人倍感清爽惬意,墙上一幅幅抗日题材的3D油画,动感而又逼真;无论是长长的小巷还是宽敞的院落,都以传播红色文化为基调,讲述着一个个红色故事,让人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和平村人自古以来热爱和平,但一旦遇到外来侵袭,他们便会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前赴后继,坚定地维护乡土和平。如今,战火的硝烟已然远去,和平村成为义乌市的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之一,在红色文化的装点下,美丽新农村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光考察。
硝烟中诞生“八大队”,多次重创日军
在义乌县委机关旧址的不远处,是革命烈士吴弋江的故居。古朴的木门下,两方小石狮栩栩如生,似乎在镇守一方安宁。据介绍,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吴店开展革命工作联络点,也是抗日武装八大队的主要活动点。
时光回溯至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发动浙赣战役,义乌、金华、浦江等县相继陷于日军铁蹄,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面前,吴山民主动把家中三支短枪献给抗日游击队,而且还下山与江征帆一起走遍金东义西乡村,宣传抗日,组织群众,为建立地方抗日统一战线不遗余力。
在中共义乌县委的领导下,吴山民以他的品德与才华,不仅吸引和团结了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为抗战工作,而且运用他两度出任县长的行政管理经验,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抗日斗争需要的财政经济、地方治安、发展生产、文化教育事业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使根据地的建设有序稳步地开展,使八大队拥有了稳固而强有力的后方支持。
1942年7月,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成立。为了有利隐蔽,吴山民通过“国民党钱南军别动第一支队第八大队”作为番号。7月下旬,在义西下宅祠堂的场地上,江征帆宣布: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改为“钱南军别动第一支队第八大队”(简称八大队)。由此,一支党独立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浙中的抗日硝烟中诞生了。不到6个月,八大队的人数增加到300多人,先后组织了萧皇塘歼灭战和塘西桥阻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一时期,金、义、浦、兰人民子弟兵纵横驰骋,龙腾虎跃,威震敌胆,为创建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并使之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之一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1943年5月,为打通与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开拓创建义东北根据地,江征帆带领一支精干力量告别义西南,奔赴新的抗日战场。
恢复中共义乌县委,掀起保家卫国热潮
在和平村支部委员吴琅忠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和平村后车门9号。这栋两层民居前有一块牌匾,记录着曾是义乌县委机关所在地的历史。
这里曾经是村民吴璨邑的祖宅,一共有5间平房,朝东3间、朝北2间。抗战结束后,因房屋年久失修,该旧址在三十年前便已被拆除。“当年这里是第八大队老革命根据地,成立了椒峰小学,开会都在吴璨邑家里开的。”吴琅忠介绍,吴璨邑一家三兄弟,其中2人都是八大队的成员。吴璨邑终身未娶,无后代,已于1958年离世。“现在这栋房子属于个人,由农户个人重建过了。”吴琅忠说道。
历史的书页翻到1941年5月中旬,义乌县委机关从稠城石鼓金迁至吴店(现上溪镇和平村)。
“吴璨邑家交通方便,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站在屋内便可一览全村风貌,且房屋周边村道狭长曲折,易于八大队成员隐蔽游走。因此,这里成了义乌县委机关所在地的不二之选。”吴琅忠介绍。当时,义乌县委采取“精干隐蔽”的方针,动员党员干部利用公开职业作为掩护。江征帆(中共义乌县委书记)的公开职业为记者,曾住在吴璨邑家长达两年。
1942年5月19日,在义乌柳村老党员杨文清家,召开了里程碑式的“柳村会议”。柳村会议的决议,激活了义西金东的每一根神经。当年5月21日清晨,江征帆迅即动身赶回吴店。
“柳村会议,像一颗巨大的精神炸弹在义西金东爆炸。人称义乌‘小延安’的吴店镇沸腾起来了;金东傅村、杨家一线抗敌保家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江征帆、杨广平、杨民经等人,商议决定将党的特派员制改为委员会制,宣布恢复中共义乌县委。”在《别梦依稀五十春——纪念第八大队与坚勇大队成立50周年》一文中,江征帆详细回忆了中共义乌县委走过的历程。
当时,江征帆任义乌县委书记,县委直辖金东义西区委。吴店镇上的椒峰小学、进步人士吴琅芝先生的家,成为抗敌保家活动的革命阵地。
“那些曾经受过游击训练的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学生以及中年人、老年人,无不热血沸腾,激动万分。匹夫有责,保家有份。人们在共产党员带动下,纷纷拿出土枪、梭镖、竹叶枪、大刀,三五成群,组织游击小组,日夜放哨巡逻,传送情报。他们发现一些路过的侦探特务、败兵残卒,顺者拿下武器,送其钱粮,逆者则强缴武器;顽抗的坏蛋,干脆杀掉。对于那些藏有枪支的不法地主、奸商就公开上门,劝其献出或收缴其武器。群众性的游击小组像滚雪球似的愈滚愈大,愈滚愈多。”江征帆写道。
中共义乌县委一手狠抓枪杆子,一手大力发动群众,关心群众。其时,正值青黄不接,许多贫苦农民已开始断炊。为解决这一困难,县委决定开仓济贫。当年6月6日,由党员带领800多贫苦农民,在吴店、上溪、傅村等处,把国民党逃跑遗弃的粮仓打开,将几十万斤“皇粮”分给贫苦群众。未过几天,又接连打开了傅村大地主洪金兰家的粮库,没收了奸商开设的火腿仓库,把所有物资分给群众,赢得了一片盛赞,大大激发了抗日保家乡的热情。
为维护游击区的安定与秩序,中共义乌县委积极引导“逼上梁山”的匪民走上正路。江征帆带人深入义西山区雪溪“土匪窝”,直接找首领谈判,宣讲中共抗日保家乡的方针,并同他们约法三章。这个做法颇有成效,后来不仅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而且其中一些土匪还参加了游击队。7月上旬,以吴店为中心,周边村庄先后建立了10余个游击小组,为建立抗日游击武装部队奠定了基础。
根据《金萧支队第八大队的建立和主要战斗》一文记载:1943年,“寺口陈”事件正确处理以后,改中共义乌县委为中共金义县委……1943年12月18日,中共金萧地委在义乌大畈成立后,金义县委隶属金萧地委领导。和平村义乌县委机关旧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和平村两委负责人吴念介绍,他们准备按照当时的风格,重建一座义乌县委旧址纪念馆,预计投资20余万元。这已经列入了村两委五年计划之中。
建设美丽新农村,做足红色文章
和平村民风淳朴,始终保持着革命传统精神和本色。漫步村中,满目皆是美丽的风景。
和平村文化礼堂被红色簇拥,掩映在翠绿的松竹之间,外观设计简单,却很有特色。漫步礼堂,翰墨飘香,书香浓郁。走进二楼陈列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红色革命宣传画,它整整铺满了一面墙;两侧陈列着红色书籍和一件件抗战史料;墙面上还展示着一个个英烈的事迹……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据资料统计,和平村新中国成立前入党人员达28人,积极踊跃参加金义浦抗日八大队人员多达37人,涌现出吴璋、吴翠润、吴非远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还有以吴非远为代表的18人作为志愿军入朝作战。
文化礼堂大门前的小广场上,四周设置的文化宣传长廊像一面面旗帜,让人心潮澎湃。“王姆塘”边,“峥嵘岁月,幸福和平”红底金色装饰牌、广场上宣传牌的火炬红五星、绿化草坪上的党员责任牌,处处洋溢着革命老区的浓烈气氛。
村中心有一大一小的两口池塘。小池塘边,一位大妈正在洗涮,池中的倒影荡起阵阵涟漪。大池塘中央建有一个亭子,绿色的蔓藤覆盖,一串串的红灯笼悬挂,交相辉映,九曲桥连接到路边,这就是吴璋亭。
“从2016年夏天开始,我们邀请画师在民房墙上绘制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党建题材为主题的3D画,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更有活力。”吴琅忠介绍说,巨幅3D画吸引了很多游客,“其中以‘两新’党组织和学校学生为多,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200多人。”
2018年6月6日,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为和平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示范基地挂牌,激励村民将红色革命精神不断传承发扬下去,助推红色乡村文化振兴。
这两年,和平村立足双星争创,突出红色基因,以党建红色文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做足红色文章,形成了“党建+红色文化+五水共治”良性循环,是红色基因小镇的核心区之一。
如今,作为革命老区的和平村,已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精品村。村子先后获金华市五星级党支部、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三星级美丽乡村,金华市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目前全村共有1400多人,村集体收入50万元左右。
“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村开始了有机更新报批工作,估计到年底能全面启动这项工作。”吴念说,“也许要不了多久,村民们就能住上排屋、别墅、小洋房,过上糖一样的幸福生活啦。”
“慈航溪水绕村庄,鲜花镶嵌新楼房……欢乐广场舞春风,文化礼堂笑声朗,豪情满怀唱颂歌,和平好地方,明天更辉煌……”看着“华萼堂”前老人们的笑容,看到村两委团结一心,时时想着为村民办实事,我们相信,和平村的明天会如村歌唱的那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