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15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荟颖)近年来,义乌正处于城市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重大项目开工不断、在建工地动力蓬勃,这也令全市四处可见满载建筑材料的“大块头”货车,给道路交通治理带去了严峻挑战。
为此,义乌交通运输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运输车辆超限、破坏公路、改装营运车辆等顽瘴痼疾展开治理,截至7月14日,义乌路警联动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近2000起,市交通运输局查处非现场违法公路超限运输行为367起,对有关违法行为进行严厉震慑。
7月14日,义乌市交通运输局率先对违法公路超限运输行为开展更深层次的源头治理,首次针对建材工地开出2000元的行政罚单,要求有关工地正确履行源头监管的职责,压实企业治超主体责任。
前期,诸暨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义乌市交通局移交了《道路货物源头单位违规装载线索抄告函》,其中涉及17起运输车辆的违法行为。
“我们6月底拿到抄告函后,立即组织力量对装载单位进行检查,前后20多次奔赴苏溪、廿三里等地的建材工地进行检查。”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说,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义乌市仕发建材有限公司建材工地于5月6日上午为渝D牌照的重型自卸货车装载一车沙子,车货总质量为90.3吨。
令人震惊的是,这辆重型自卸货车的核载仅31吨,也就是说,涉案车辆超限率达到了191%。
据悉,涉案公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为涉嫌违反《浙江省公路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其行为涉嫌货运源头的装载单位为车辆违法超限装载,治超所于7月14日依据相关法规对该公司进行了2000元的行政处罚,这也是《浙江省公路条例》自去年9月实施以来,义乌在源头治超方面的首例行政处罚。
“过去源头治理力度不够、法律支持有限,以致于沉疴难除、顽疾尚存,此次对建材公司的处罚将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源头治超工作提供了经验,后续我们还将探索建立更完善的治超长效机制,确保道路运输环境安全平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