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体验百工坊研学活动。(资料图片)
俞大官后人俞荣良在敲铜锣。(资料图片)
倍磊老街夜景。(资料图片)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倍磊村,这个以黑白为主色调的古村幽静质朴,民房错落有致,依旧保留着传统村落的原有肌理。老屋墙头处,绽放的梅花在暖冬中分外靓丽。漫步倍磊老街,鞋底磕击青石板路面发出的声声回响,犹如历史回音。
在未来乡村建设理念引领下,佛堂镇兼顾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风貌的保护思路,合理推进倍磊、田心等村的历史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大力引进“百工坊”产业研学项目,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在现代文明中赋予传统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
倍磊村是“佛堂古镇”美丽乡村精品线沿线村,有村民4300余人,是明清时期义乌第一大村。“我们要在传承与保护中,全力打造未来乡村新场景。”倍磊村党委副书记陈兴海说,这两年,在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下,倍磊村依托佛堂古镇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总投资3000多万元,全村200多间古民居、60余家老字号店铺、街心亭都得到修缮和保护。
记者在倍磊街中心位置看到,经过修缮,古香古色的街心亭、街心殿重新屹立在倍磊老街上。“街心亭修缮后,原本已丢掉的‘撞铜锣’非遗活动也重新兴了起来。”陈兴海告诉记者,“撞铜锣”是朝拜俞大官特有的民俗仪式,街心亭内放有两面铜锣,敲铜锣者站在中间,手持一个锣槌,左锣敲一槌,右锣敲一槌,称之为“撞铜锣”。
去年7月1日,倍磊街心亭迎来了修缮完工后的第一次“撞铜锣”仪式。撞铜锣的长者中,有一人正是俞公帛“俞大官”的十三世孙俞荣良。“举行‘撞铜锣’仪式,其一是为了纪念先祖,其二是希望祖先庇护,让村里的孩子们身体健康,一生坦途。”俞荣良说,对于他自己来说,能以十三世孙的身份来撞响铜锣,是一件值得骄傲和欣慰的事。
“老街变化很大,修缮后更漂亮了,住起来也更舒服。一到晚上,街心亭和沿街的红灯笼都会亮起来,非常好看。”居住在倍磊老街上的陈大伯说,修缮后改变的不仅仅是环境,还带来了人流量和新业态,这条老街正在复苏和兴起。
如今,倍磊老街已有两家传统美食店铺开业,光顾这里的游客真不少。“我们店1月份刚开业,目前处在起步阶段。我是本村人,希望更多人回老街来,一起让倍磊老街恢复往日的繁华。”倍磊街心亭边上的传统美食店铺老板陈喜红说。
老街的华丽变身,还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村里创业。1月12日下午,在倍磊老街上,“百工坊”倍磊店负责人周媛媛正耐心地教导前来研学的学生染印花布。“以前我在李祖老街、尚阳老街都办过类似的研学项目。但我觉得,还是倍磊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周媛媛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到倍磊村游玩,一眼就看中了现在这个地方,当即决定留下来。
为了加大研学产业等农村新业态的引进力度,倍磊村为周媛媛等年轻创客提供前期研学场地免租等优惠政策,这些都是促使年轻创客留下来的原因。“让更多年轻人来关注农村、参与农村建设,是未来乡村建设的关键元素。”陈兴海说,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创业,村子才能富起来,并积蓄长足发展的动力。
“我们村还计划以古民居产权入股、租金优惠等形式招引项目入驻,使农村成为人才‘蓄水池’,让村子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我们相信,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倍磊村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对于倍磊村的未来,陈兴海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