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龚书弘 正文

【十八力】33年如一日干好一件事 户政老民警堪比“义乌活地图”

发布时间: 2022-03-08 17:49:09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龚书弘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开栏语:一个人的正能量可以让人变得自信、乐观、向上,一个社会的正能量可以形成免疫气场,让道德保持健康。当代社会,各种压力和道德欺骗事件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产生了悲观情绪,需要正能量的鼓舞。

  2017年1月份开始,中国义乌网联合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义乌市网信办、义乌市文明办等部门,推出正能量栏目《十八力》,用最朴实的言语,记录义乌本地的感人故事,形成义乌正能量磁场。

  中国义乌网3月8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晓)前段时间,单位里给傅文林颁发了“孺子牛奖”,他把奖杯珍藏在办公室的玻璃柜上。还有2年就要退休的他,想以此提醒自己,要似“老黄牛”一样善始善终。

  “‘牛’这个比喻我是很喜欢的,虽然听起来有些老骥迟暮,但和‘三能’要求中‘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十分契合。”

  傅文林是义乌市公安局行政审批科民警,从警37年,在户政岗位已经坚守了33年。

  在平凡窗口干一件了不起的事

  内秀、安静,干工作细致,跟傅文林共事三年的老领导这样评价他。摸透了性格特征,老领导把刚换岗至城南派出所(现稠江派出所)的傅文林安排在了户籍窗口,那是1988年。

  刚警校毕业的热血青年,理应在广阔天地里施展身手、打击犯罪,如何甘于窗口办业务这片“小天地”?傅文林却说,在很多人看来,户籍岗位最是普通,干不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在他看来,户籍工作者站在离群众最近的位置,户口申报、迁移,身份证办理,甚至档案管理,每一件都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

  1988年,城南派出所一个几平米的小房间,开一个窗口,只有傅文林一个人办业务,一坐就是一整天。“当时没有电脑,全部需要手写。”1992年,因工作表现突出,傅文林调至户政科。

  2005年,全国开始更换二代身份证,安装新电脑、上拍照设备,窗口也出现了新的“烦恼”,电脑出现死机和系统出错情况。“联系电脑维修人员过来要一天,窗口的老百姓等不起。”傅文林回忆,高峰期间,每天办证人数达上千人,而每次看到窗口前挤满等待换证的老百姓,他更是心急如焚。

  为解决这一问题,傅文林跟在电脑维修人员身边,一边干一边学,自己也成了电脑维修行家。3年时间里,60多万义乌市民换上了二代身份证,在最终考核中,义乌的身份信息质量、照片质量位于全省前列。

  用“扫街”记录城市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以一种神奇的方式在飞速发展,从“鸡毛换糖”起步,依靠小小货郎担、拨浪鼓,把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内地小城打造成了世界小商品之都。

  33年似水流,傅文林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块一平米的义乌地图,闲暇时,他总爱站在地图前琢磨。从行政区块的划分、街道的变化、人员流动中,他真切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变。而傅文林,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些变化。

  “文哥,这条街是属于哪个街道?”“文哥,之前我记得这里好像是属于这个社区的?”单位的小年轻常常敲开傅文林的办公室,探进来一个个脑袋询问。给出精准的答复后,傅文林打趣道,“你按照我的方法走街串巷,脑子里马上就会有活地图。”

  在摄影圈,有个专业名词叫“扫街”,指的是拿着相机到任意的某条街上去抓拍。傅文林虽不是摄影爱好者,却也有扫街的习惯,只不过他的工具不是相机,而是眼睛和大脑。每天早起或走路、或跑步、或骑车,将道路、门牌、所属街道印刻在脑子里,这一习惯他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保持着。

  “在别人看来,我是每天从早到晚一屁股坐在工位上审核、签发、核对、装订,街路巷和我的工作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事实上,要办好一笔户籍业务,对迁移地址准确把握、在系统里精准构建是基础。”

  2018年,义乌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傅文林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和同事将涉及调整人口信息的20万余人795个村(居、社区)调整为544个村(居、社区)。

  圆上海知青十几年的梦

  “档案是户籍工作的根。”交流中,傅文林多次强调,这是他工作三十余年的经验所得。

  1989年,义乌市域发了一次洪水,还在城南派出所工作的傅文林看到仓库被水淹得一片狼藉,其中还散落着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户籍档案。“如果就这样毁掉真的太可惜了,这些都是老百姓追根溯源的依据。”傅文林把这批老档案分门别类、重新装订、收纳归置。

  后来走访其他派出所,傅文林发现户籍材料量大且杂乱,群众查询户籍档案的工作量十分大,不仅是查的人多,关键是找得慢,户籍档案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

  2010年,省厅开发了最初的档案管理系统,傅文林一直期盼的事到来了,根据多年经验,傅文林在使用系统一段时间后,整理出不少意见建议提交到省厅,最终都被采纳。3万余册、200万余条档案全部录入系统,工程量浩大,傅文林和同事花了三年才完成。在配套的户籍档案管理规范下,如今的户籍数字化档案归类准确、完整。

  户籍档案数字化完成当年,一位年迈的上海知青到窗口查档,他称自己为了能将户口迁回上海已经来回奔波了十余年,但因为现用名与下放时所登记姓名不一致一直未如愿。原来,知青曾改过名,但年代久远,早已忘记哪一年改的名字,老的户口薄也已丢失,找不到事实依据。

  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仅用几分钟就查到了其1979年改名字的档案,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这份老档案正是当年傅文林在城南派出所时整理的那一批。最后,上海知青如愿将户口迁回了上海。如果当年因大水淹掉就对老档案不管不顾,也就没有20年后的圆满。

  “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食”。33年朝来暮去,寒来暑往,傅文林如同老黄牛一般深耕细作,一步一个脚印,将老百姓的利益当作自己的追求。如今,他依旧带着小年轻们做人口年报,从一件件小事中感受小事不小、小事可为;在窗口站好每一班岗,竭尽所能办好每一笔业务、解答好每个问题。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