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改不到位的相关场所予以关停
连日来,稠城街道综合监管中心联合各社区通过宣传推广、激活常用、严格管理等多举措,确保“场所码”切实发挥效用。
坚持“活用”提高使用频率
“你好,取餐时请扫一下本店的‘场所码’。”在宾王社区义驾山网络订餐规范经营示范区,有一些专门从事外卖生意的餐饮店,其店门口和取餐区一并挂着“场所码”,供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扫码。
“依托阳光厨房系统,可利用后台监控屏幕实现食品安全和扫码取餐双重监管。”稠城街道综合监管中心主任朱挺介绍,辖区内拥有众多餐饮店,其中有部分店铺单纯经营外卖生意,如果只是店主每天扫码,不仅活跃度明显不够,而且容易造成取餐人员漏扫。对此,街道综合监管中心根据“场所码”使用特点和分布情况,定期通报“日扫码人次”和“活跃码率”数据。
在绣湖商圈,绣湖社区推广的生产经营场所“防疫十记”中,明确要求各经营店面的从业人员每天必须先扫码、再打卡,让扫“场所码”成为员工上班必备步骤。
坚持“巧用”推进使用广度
在江滨社区的篁园新村蔬菜专业街,多数经营门店内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2人,往往在生意和扫码之间应接不暇。
连日来,江滨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蔬菜专业街设置16处硬隔离设施,前后开设两个卡口,点位上统一张贴“场所码”。由社区安排工作人员负责测温扫码,提醒群众规范佩戴口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稠城街道已累计发放“场所码”1.8万余张,在此基础上,在街道商业综合体、高层写字楼等场所出入口或大门处张贴“场所码”,兼顾“精度”和“广度”,推动“场所码”社会面覆盖和使用齐头并进。
坚持“管用”严抓使用举措
日前,由稠城街道纪工委、职能办组成的疫情防控督查组,不定时开展社会面防疫工作检查。而“场所码”规范使用,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据了解,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督查组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在辖区一幢高层商住楼内,有两家外贸公司使用的“场所码”登记点明显有误。其中一家公司将本部和仓库“场所码”进行混用;另一家公司并未申请属于自己公司的“场所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查组现场指出并及时通知社区进行上门指导整改,同时贴上“黄牌”以示警告。
此外,稠城街道还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将督查结果利用街道微信公众号和社区电子大屏进行通报曝光。对于整改敷衍了事、虚假整改、边改边犯的场所及单位,街道联合“四个平台”果断给予关停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