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22年>最新报道 正文

【浙江日报】产业兴了 腰包鼓了 精神富了 义乌佛堂镇:“美丽经济”像花儿一样绽放

发布时间: 2022-06-06 08:58:50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何贤君 陈洋波 楼雪丽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2022年6月6日《浙江日报》16版

  农户拎包入驻,从种植到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这两天,义乌市佛堂蔬菜产业园内,各类蔬菜长势喜人,不少已进入采摘期。传统蔬菜种植在“高科技”加持下,增产又增收。

  玻璃栈道、3D彩绘、滑道……走在佛堂镇龙溪村,年轻人钟爱的娱乐项目、老人小孩喜爱的休闲项目一应俱全。

  黑白色调的古村幽静质朴,错落有致的民房,保留着传统村落的原有肌理。佛堂镇倍磊村通过重修老街,传承百年商业文明的同时又留住了乡愁。

  义乌市佛堂镇党委以“魅力古镇”共富联盟党建示范带建设为抓手,聚焦共建共享、资源适配,加快乡村振兴蓝图变现,打造党建统领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本。人居环境改善了,乡村产业扎实了,群众收入增加了,在农旅碰撞、城乡交融、保护与发展的协同中,该镇正在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美丽经济”像花儿一样,绽放在绿水青山之间。

  标准地建设共筑发展梦

  农业“双强”科技惠民

  “我们这里种了3亩西红柿,每亩产值可达8万元到10万元。”在佛堂镇蔬菜产业园内,工作人员龚益丰正打开滴灌系统,给西红柿浇水。这些西红柿采用的是荷兰模式栽培,该模式从栽培设施到环境控制,都能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做到给所需、供所求,精准养护,节水节肥。

  佛堂蔬菜产业园由佛堂镇党委、政府,市市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打造,占地面积约450亩,总投资约5000万元,采用“土地统一流转、设施统一管理、农资农机统一服务、品牌统一打造、食品安全统一监测”五统一模式进行开发和运营。

  “农户拎包入户,他们只管种,其他服务都由我们来提供。”佛堂镇农办主任朱仕俊说,为了解决蔬菜种植户低散乱难题,产业园按照蔬菜品类把土地一块块分出来,让分散各处的蔬菜种植户拎包入驻,帮助农户提高技术、提高收益。

  蔬菜产业园之所以能落地,标准地改革是基础。

  2019年,佛堂镇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由镇政府成立的平台公司和村级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再通过招商,由种粮大户楼国三成立的义乌市万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镇政府签订农业标准地招商协议、与佛堂镇平台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承包农业标准地,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稻谷不用自己收割,每亩就多赚了800元,这都是标准地改革、发展农旅项目带来的好处。”楼国三说。

  3年来,佛堂镇已经完成标准地建设1.55万亩,占到全镇耕地的35.2%。粮食亩产明显提升,资源消耗大幅下降。

  接下来,佛堂全镇将全面铺开对镇域范围内农业用地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准入有门槛、全程有管控、事后有奖惩”的农业用地效益评价标准,计划通过2年时间,将全镇4.4万亩耕地全部纳入农业标准地管理。

  “作为标准地建设成果之一,蔬菜产业园将作为示范工程,从种植到销售为农户提供农机‘一条龙’服务,实现农设施智能化、种植智能化、安全可溯源,进一步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佛堂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乡村旅游共谱致富曲

  农旅项目产业富民

  龙溪村无疑是佛堂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近年来,在党建统领下,龙溪村通过众创众筹的模式实现了“富起来、美起来、强起来”,走出了属于自己乡村振兴新路子。

  龙溪景区门口的小六石餐厅老板朱惟峰,就是村民富起来的典型。“我小时候,我们家状况不好,在村里都排得上号。”朱惟峰说,他是土生土长的龙溪村人,从他记事起,父亲身体就不好,日子很艰难。

  但随着龙溪村引进玻璃栈道旅游项目,“千年古镇”精品线也建到了家门口,龙溪村俨然成为了“网红村”。在外工作的朱惟峰嗅到了商机,将自家新房租给村里人开办餐厅,每年光收租金就有六七万元。去年年底,朱惟峰更是自己“下海”,吃起了“农旅饭”。

  在村两委的谋划下,龙溪村940名村民自发众筹了94万元,加上村集体出资97.8万元,成立了义乌市众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游船、“蹦蹦云”等游乐项目。经过2年多的运营,公司效益明显。首次分红时,940位股东共同分享了18.8万元红利。

  分红当天,村民兴高采烈地排好队,领取了龙溪村第一笔集体经济分红。“我家有6个人,共入股了6000元。一年时间就分到了1200元,比存银行划算多了。”村民朱茶菊说。

  “50公斤米配7.5公斤红曲,再加上60公斤水,酿制两三个月,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酒醅。”佛堂镇稽亭村村民丁予鑫面向镜头,边把酒醅装进蒸馏器,边细心讲解酿酒工艺。镜头外,村青年委员倪玉芳处理着手机上纷至沓来的订单。

  佛堂稽亭村则瞄准传统红粬产业,投用稽亭村红粬文化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申请“稽亭红”商标,并通过拍摄红粬文化短视频、直播间带货等途径,线上线下联动售卖,扩大“稽亭红”影响力。去年,稽亭村红粬销量高达13万斤,提高产品附加值后,每公斤的价格从14元升至最高54元。

  “乡村振兴、新村图强、村民共富”,在佛堂,一个个乡村产业正在变为“真金白银”,成为一道道可以“变现”的好风景。

  千年古镇焕发新生机

  文化传承乡风润民

  共同富裕,要“口袋”“脑袋”一起富,外表里子同样美。佛堂古镇素有“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的美誉,以其突出的古民居文化、古商业文化和佛教文化,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如今的佛堂,通过和美乡村建设,更添了精致秀丽的风姿。南江河道的开发,交通、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多规合一”,养老和民宿项目建设,无不洋溢着幸福的味道。红樱桃、紫桑葚、味道诱人,田野上一片片金黄色的向日葵花盛开,点缀了乡村风光。

  行走在佛堂老街,又是另一番诗情画意。

  当道情遇见音乐酒馆,一份古老的传承,又拥有了新鲜的生命力;当曾经的老茶馆遇见咖啡,古老的街巷中少了几分喧嚣嘈杂,多了一些宁静;冲一杯下午茶的时光,便引来了岁月永恒的记忆。

  随着蒲川水街的建成,佛堂除老街外又多了一处景观地标。水街以佛堂老街古朴感为主基调,辅以灯光等元素,创造多维度、多样式、多体验的休憩空间;

  在古镇徽派建筑的古民居苑内,古朴典雅的古戏台灯火通明、戏曲悠扬,这里聚集着一群爱好婺剧的票友,他们自编自演,打着“周周有戏”的口号,用自己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朴实表演,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佛堂镇党委兼顾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风貌的保护思路,合理推进倍磊村、田心村等历史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大力引进“百工坊”产业研学项目,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在现代文明中赋予传统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

  ……

  以文润富、以文促富、以文化富,佛堂渐渐富出了味道、富出了品位、富出了成色。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