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集百业为一册 缩一年为一瞬 《义乌年鉴》背后的热爱与坚守

发布时间: 2022-08-05 09:37:55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记者 左翠玉/文 左翠玉 盛庆乐/图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年鉴(2021)》首发仪式现场。(资料图)

《义乌年鉴(2021)》封面。

首发仪式现场,大家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资料图)

认真工作的“娘子军”。(资料图)

  盛世修志,垂鉴未来;志载盛世,泽惠千秋。

  上月,义乌地方志发展史上取得了一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义乌年鉴(2021)》从全国四五千部年鉴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成为全国8部县级市中国精品年鉴之一,获得年鉴工作最高荣誉。

  《义乌年鉴》2008年创刊后,先后9次参评并荣获全国奖项,其中特等奖3次,一等奖4次。《义乌年鉴》为何频频获奖?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走进义乌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探寻这本“义乌百科全书”背后的故事。

  融入义乌元素突出本地特色

  至今,《义乌年鉴》已连续出版14卷。每年都要出,如何在保持相对固定的框架下让年鉴各有亮点?

  市地方志编纂室主任吴小锋介绍,从创刊伊始,《义乌年鉴》便坚持“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编纂思路,从突出地方特色方面精细入手,从科学设置篇目方面精准发力,找准城市综合年鉴定位,突出自身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不断创新求变。

  窥一斑而知全豹。

  《义乌年鉴(2021)》设51个类目、341个分目、1856个条目,共200幅图照。全书分类科学、层次清晰,归属得当,编排有序,具有浓厚的义乌城市个性和地方色彩。

  第一眼所见,封面大气简约、独具匠心,“义乌小商品城”“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义乌世贸大厦”等城市坐标与“义新欧”中欧班列等义乌元素如珠玉串联,“商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翻阅“专记”,这里收录了《“十三五”发展成就》《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7篇文章,客观记录了2020年义乌统筹“两战”,实施“1+3+X”机制,落实“六稳”“六保”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亮点、新气象、新举措。

  在“年度聚焦”中,包含“上级领导聚焦义乌”“媒体聚焦义乌”“义乌发展经验”“义乌改革成效”“‘一带一路’义乌效应”等内容,从不同角度记录义乌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同时,还设立了“对口帮扶·区域合作”类目,重点记述“电子商务”线上直播、线上展会等特色内容,突出义乌以“党建+市场+电商+物流+加工贸易+X”为引领的义乌特色帮扶模式。

  “我们在年鉴编纂中,站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高度,抓住年度工作主线,重点突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专记中以‘特事特记’的形式记述。高屋建瓴,这就使年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紧密结合,更具有时代感和参考价值。”吴小锋介绍。

  精益求精的编辑团队

  存史、资政、育人,是年鉴的最重要价值。而一部好年鉴诞生,必然少不了一个好的编辑团队。

  年鉴中的内容来自全市各行业各部门,每卷《义乌年鉴》编纂都要跟全市200多个单位打交道,将撰稿人提供的稿件进行加工与修改,最终成为优质书稿。

  《义乌年鉴(2021)》的工作团队结构完整、层层分工,由吴小锋主任总谋划,龚俊红为副主任分管,方志担任科长,潘桂倩负责统筹,老年鉴工作者刘俊义则为统筹协助,4名编辑进行具体编纂,是个责任心强、战斗力强的完美团队。从向各部门组稿,精雕细琢打磨修改定稿,到省级专家评审,国家级3轮30余人次的专家评审,每轮评审每位专家反馈5000字以上严格细致全面的修改意见……时间紧、要求高,年鉴工作团队都各司其职,迎难而上,剥茧抽丝,关关顺利通过。

  《义乌年鉴(2021)》的编辑团队是一个4人组“娘子军”,她们从2012年组团,一直坚持至今。时髦、精神的陈金春根本看不出已是一名70岁的老人。退休前,她在景德镇市地方志办公室年鉴科当科长、担任《景德镇年鉴》主编。2008年,她受邀只身来到义乌,担任《义乌年鉴》的特约编审,从此一心扑在了年鉴编纂上。带领金晓玲、楼向华和郑桂娟三位责编,在打造精品年鉴的路上坚定前行。

  如何从海量资料中把握重点?“我是《义乌年鉴》的框架设计师,”陈金春笑着说,“我走哪都爱积累记录,随时关注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党代会报告都要反复研究,报纸电子版、政府门户网站、重点部门网站及网上各大媒体报道,这些地方的全部资料我都会复制保存起来……”十几年下来,这些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义乌很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如何把握新事物的特点?2019年,为了编撰年鉴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容,金晓玲颇费了些周章,“我先去找了我的高中同学,辗转联系了相关部门的同志了解新事物的概念,但是里面很多专业术语根本没听懂。后来又托人找到了农村土管员,才把‘三分法’彻底弄懂了。”为体现义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年鉴中增设“新兴产业”类目。她不厌其烦,先后与科技局、发改委、集聚区管委会等部门一次又一次联系,最终从“一片空白”中收集整理出4个类目25个分目98条有价值的条目。

  “能把义乌的成就留在年鉴里,我觉得很有成就感。”金晓玲说。

  “娘子军”的无限坚守

  年鉴条目要求短小精悍,枯燥无味的文字常让编辑们看稿看得头皮发麻。

  怎样坚持下来?“娘子军”纷纷表示,靠的是一颗热爱的初心。“我们这里很多人常常一干就是几十年,但直到退休都很热爱这份工作。”

  “陈老师特别严格,从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必须出精品。”在三位责编的眼里,陈金春平时是一个开心爽朗的人,但干起工作是真拼命。一个类目、分目和条目责编改好后,她还要修改十几遍,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编《义乌年鉴(2021)》真的是时间紧、任务重,我满脑子只想着年鉴,晚上都睡不着,忙起来就忘记吃饭了,饿了就吃点瓜子,因为瓜子提神,喝点矿泉水。哪有时间烧饭,烧饭要占用时间呀。”因创精品,几个月下来,陈金春因为胃糜烂住院了,“我从120斤瘦到了102斤。”出院后顾不上休息,她又积极回到办公室上班,全身心投入工作。

  在陈金春的严格要求下,“娘子军”都变成了“铁娘子”,为了提神,一天喝好几杯咖啡成了习惯,晚上、周末加班成了常态。

  2020年,楼向华与同事来到南京的出版社进行面对面校对工作。“本来以为3天就能干完的,换洗的衣物都没带,因为不放过一个版式问题,结果干了整整10天,羽绒服的领子都黑了,身上都发臭了。”楼向华笑着说,“刚去南京的时候,路边的樱花还是花骨朵,回来的时候,樱花都谢了。”

  正是凭着这份热爱,“娘子军”耐住了寂寞,坐住了冷板凳,从编目到内容都一丝不苟,哪怕一个数字、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核对,甚至对一句话、一个标题,一个措辞都要琢磨好几天。

  “每当年鉴出版后受到各单位好评,认为具有参考价值,大家就觉得再多的辛苦也值了。”郑桂娟说,“特别是当首都经贸大学等全国各地的学子也打电话来求取时,我感觉年鉴‘活’了,我们是被需要的,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