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以来,浙大四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以“保健康、防重症”为核心目标,加强科学研判,提前统筹布局,快速做好各项准备,积极应对疫情波峰,为人民健康守住生命防线。
生命至上打好“总体战”
去年12月初,浙大四院全线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将工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积极迎战感染高峰、重症救治高峰。医院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第一时间更新门诊就诊须知、强化病区管理及个人防护,确保有序运行。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每日召开工作专题会,进行决策部署,各部门分工连夜干,确保疫情防控会议精神落实不过夜。
去年12月22日,浙大四院发热门诊诊间连夜从2间扩容至15间。面对员工人力骤减、流程亟待完善等现状,两位呼吸科专家、院领导现场坐诊发热门诊,并即刻启动改进流程。经过流程优化,患者半小时可完成就诊、取药过程,极大减少人员聚集带来的风险,保障病患就医便捷需求。同时,开设新冠阳性病房,打通急危重症患者绿色就诊通道,打破内外科病房划分,统筹全院病房收治患者,细化落实提升医院接诊能力、强化急危重症救治效能、提前谋划医疗救治物资准备、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人员防护等措施,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加强研判,调整措施,做好急诊迅速扩容,医务部门和行政总值班协助做好急诊分流工作。全院快速扩充重症床位,将中心ICU、呼吸ICU、急诊ICU、NICU等床位进行扩充,改造新的病房区域作为重症监护病房。实行院领导每日查房制,统筹全院人力物力,部署调动各方资源,处置突发事件,确保急诊转入院病患3小时内快速入院。
1月5日,浙大四院呼吸综合门诊7个门诊诊间全线开启,9名医生轮流出诊,门诊号源从300号扩增到800多号,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要。同时,开设急诊第二诊区,用于轻症患者就诊,确保急诊抢救区域主要用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急诊工作效率。
通力协作全院“一盘棋”
去年12月中下旬,浙大四院发热门诊日均门诊量远超1000人次,高峰时接近2000人次。在人员紧张、临床医护人员连轴转的情况下,院长、科主任、专家带头坐诊一线,全力以赴保障发热门诊、儿科门诊、普通门诊等重点科室的正常运转。
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凯教授率先坐诊发热门诊,各科专家纷纷主动排班,出诊普通门诊,满足正常门诊的需要。自上月26日起,医院所有名医、专家均改为出诊普通门诊。同时,医院成立病毒肺炎专家组,对疑难病例实行MDT讨论,对重症病人实行一人一策专项讨论,全力做好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当各科室医护人员纷纷支援发热门诊、急诊时,坚守病房的医务人员扛起科室重担,让同事们安心在一线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1月4日,浙大四院还组建了由临床医生、护士、康复科治疗团队等多类人员组成的专业俯卧位治疗团队,确保俯卧位治疗率达70%以上。护理部专门抽调25名专科护士、健康促进护士,与康复科医技团队一起,组成5个小组,对全院600余位患者进行全面摸底和评估。1月6日,浙大四院已启用11个呼吸综合病区,用于专门收治肺炎患者。
前瞻部署保障救治物资
在这场无形的战“疫”中,浙大四院坚持前瞻部署,做到关口前移,强化物资采购调度,确保病患有充足的医疗物资保障。去年11月29日,在副院长唐喆调度下,各部门、科室未雨绸缪,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提早谋划防疫物资。浙大四院药剂科、医工科、总务科等职能部门迅速行动。
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药品保障团队,各方协调资源,从新冠轻症和危重症需求双线出发,统筹保障全院药品供应。在发热门诊高峰来临之前,数以万计的药物到货。退烧药、止咳药、化痰药、中成药、抗菌药物等药品储备量是日常的5至10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激素)分批储备了近万支。
在扩充病区、床位中,总务科迅速组建10余人施工队伍,每天加班加点改造,很快完成了床位设备带升级改造、电容量改造。去年12月27日,院长王凯重新谋划急诊布局,把急诊诊室空间腾空,用于增加抢救室床位。总务科迅速行动,当天中午12点,5间移动板房就全部到位,下午完成电力改造、信息网络改造,晚上10点,5间诊室、10张问诊桌全部启用。王凯说:“在这场战役中,我们拼的就是速度,要的就是执行力!”
与此同时,医工科充分做好防疫物资保障,2天内完成ICU急需设备采购任务,包括呼吸机、监护仪、排痰仪等,5天内完成所有设备安装和投入使用,确保各病区平稳运行。截至目前,全院新增呼吸机23台、高流量氧疗仪45台。副院长周利庆说:“我们提前备好的ECMO等耗材20余套,都在这个非常时期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