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28日讯(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童晓)“之前已经看过你的简历,刚刚现场沟通情况看来,我觉得你比较适合我们的市场营销岗位。”“先实习,期满后转正,可以的话今天我们的同事就带你办入职手续,安排你住宿。”5月27日,在义乌国际陆港电商小镇的新饰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会议室,来自贵州、河南、哈尔滨等多所高校的同学们组团来义参加“职引未来,就在义乌”人才对接会,与20余家义乌电商企业面对面选岗选才。对接会现场,65名大学生找到了工作岗位。
今年1至4月,义乌这座“世界超市”引进大学生1.95万名,同比增长21%,新增技能人才269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821人。青年人口突破120万大关,占常住人口半数以上。当“人口增量”成为城市竞争力重要资源时,义乌正以“人才浓度”重塑发展逻辑,用青春动能书写开放型经济的韧性答卷。
企业跨省“摆摊”工作人员校内“发传单”
面对全球复杂多变的局势,义乌以外贸为重点的产业正加紧培育“多元化”城市格局,而人才就是加速破局的密钥。从云南昆明到湖北武汉,从湖南长沙到黑龙江哈尔滨,义乌“百校联动”全国高校巡回招聘活动掀起“青春风暴”。
5月20日-23日,“百校联动就在义乌”全国高校巡回招聘活动在湖南长沙、黑龙江哈尔滨、山东济南,以及省会杭州密集举行。近100家义乌企业携2000余个岗位跨省“摆摊”,涵盖跨境电商、智能制造、商贸物流、AI应用等领域,吸引了超万名高校学子参与,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900多人。
在长沙,思运国际货运现场演示国际贸易全流程,卓尔雅美妆揭秘直播电商选品策略,“没想到美妆行业需要大数据分析能力,这给我指明了学习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张同学在宣讲会后立即投递简历。通过“城市推介+精准双选+定制宣讲”的创新模式,长沙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千余名学子参与,当场签约69人。在哈尔滨,义乌市凯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合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9点开始就排起了面试长龙,每家收到简历200多份。在济南,义乌人社局在2天时间里走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招引人才、推介义乌,与山东人社部门、相关院校举行3场工作座谈会,参观学习了人才就创业孵化基地。工作人员带着义乌就创业政策介绍手册走进校园、走进毕业班教室“发传单”。
今年以来,义乌市人社局多次组织用工企业赴大江南北外出引才。数百家企业携上万岗位跨省“摆摊”,单场最高达成5600人次就业意向。不久前,3月份参加了云南专场招聘会的高校毕业生小谢与两名同学一起带着小语种专长入职义乌企业。截至目前,今年首次到义乌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已超2万人。
就创业全程帮扶的“引力磁场”
把人引进来,还得留得住,还要发展好。
“实习也能拿补贴?就业补贴能领三年?”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陈传熙老师带着7名学生来义乌参加5月27日的人才对接会。当天7名学生全部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在工作人员介绍了大学生实习就业补贴政策后,陈传熙连声感叹,“义乌太给力了,同学们留在这儿更放心了。”
从“第一桶金”到“第一套房”,实习有保障、就业有支持、创业有赋能、安居有补助,义乌全程的人才就业创业政策工具箱诚意满满:应届高校毕业生应邀来义乌可享受七天免费食宿和免费就业创业培训,可为来义求职青年提供百间免费“一张床”。同时,在义乌实习就发放400元-2000元每月的生活补贴。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可获得3年每年3600元的就业补贴。大学生在义乌就业还可以领取3年的生活补贴,大专生(高级工)1.5万元到博士生25万元。大学生在义乌创办企业,可获2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可申请50万元的全额贴息贷款和300万元的创办企业吸纳就业贴息贷款。人才购房补助为大专生20万元、本科生30万元、硕士生40万元、博士等高级人才300万元。此外,义乌市人社局全省首创的“劳动者工资保障险”更让“薪资无忧”成为营商新名片,来义乌就业,不用担心拿不到工资!
义乌市山东商会副会长任泽亮在山东巡回招聘会上向老家学子喊话:“义乌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义乌市政府是国内最有服务理念的政府之一,如果你不甘于平凡,可以去义乌寻找更多机会。”
开放胸襟与青年抱负的交融
义乌是一座国际化的商贸城市,开放、改革、创新、包容,这些具有鲜明青春活力的基因早已深深扎根,并不断地抽枝发芽、开花结果。
义乌市场的商品销往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天有3000万件快递从这里启程“飞”往世界的各个角落,每一件商品背后,都是无限商机。
义乌的“国际人才观”也愈发清晰:借助省级部门支持义乌深化国贸改革的政策优势,义乌率先探索外籍人才引育留用,大力开展外国人来华投资兴业便利综合改革。义乌发放的首批外国人“聚英卡”,不仅可享受与义乌市民相同的200多项“一卡通”服务,还整合了工作许可证信息。4月22日的2025年全国城市巡回招聘义乌站,更将“文旅消费盲盒”嵌入招聘活动,让3000份城市体验礼包成为送给年轻人的另类“引才说明书”。
这种开放气质与青年抱负的碰撞,催生出独特的经济活力。今年3月,全省首个国际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正式揭牌,2个国际留学生创业项目及1个国际团队创业项目入驻基地。该基地主要聚焦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积极构建涵盖政策申报、金融支持、人才培育的完整服务体系,为外籍创业者开辟“零障碍”创业通道。这里提供企业开办注册、来华工作许可、资源对接、技能培训等“全链条”创业陪伴,将让全球创客在义乌实现“拎包创业”的梦想。
而“义乌i人才”平台整合了54项服务事项,让青年创业者“零跑腿”对接全球商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闫业涛毕业后先在义乌一家外贸公司实习,后来成立了自己的进出口公司,19年时间实现年出口额10多亿元。他说,在义乌办事从不求人,是义乌的营商环境成就了他。
如今,义乌全市青年人口超120万,占比超常住人口的一半,是“最年轻的大城市”。在义乌,不同异乡人都能找到归属感。截至5月14日,义乌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20万户,居全国县级区域第一。这里是创业者的梦工厂、年轻人的理想城。
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义乌的成长史始终与人的创造力同频共振。正如义乌市人社局负责人所言:“人才生态的‘含新量’,决定了城市竞争的‘含金量’。”
面对全球化变局,这座城市的答案清晰而坚定:以百万青年为帆,以开放生态为舵,在时代的浪潮中,闯出一条“人才驱动型突围”新航路,奏响青春之歌与时代浪潮的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