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义乌义亭镇陇头朱村:金色“稻”路促共富 绿意乡村绘“丰”景

发布时间: 2025-09-14 08:42:5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陈张彪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笔下的田园盛景,曾是人们心中遥远的诗意想象,如今在义乌市义亭镇陇头朱村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近年来,陇头朱村以“稻”为核心抓手,以“绿”为发展底色,在低碳产业项目建设、低碳治理等领域协同发力,不仅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新图景,更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同频共振的共富之路。

  故事的起点,要从2019年那趟“取经之旅”说起。“当时并村不久,班子成员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着要给村民办点实事。”陇头朱村党委副书记朱国兵回忆,那年3月,村两委专程前往安吉余村学习,站在余村的青山绿水间,大家立下了一个约定:“一定要把陇头朱村建成低碳宜居的好地方,到时候请余村的朋友来做客!”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陇头朱村的破局之路,始于稻田里的创新实践。在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等多部门的支持下,陇头朱村牵手省内高校智库、引入社会资本,围绕“稻”字做起文章,构建起“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翼”的农文旅融合模式。

  “稻虾轮作”是陇头朱村打响低碳产业的第一张牌。400亩养殖基地里,水稻与小龙虾轮番“登场”:稻田为小龙虾提供栖息环境,小龙虾的排泄物则成为滋养稻田的天然肥料,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循环。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化肥、除草剂的使用,还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仅每年1至5月就能产出两批小龙虾,年产量超10万斤。此外,基地内还配套了200亩垂钓区和“共富灶”,游客既能体验钓虾乐趣,又能现场烹制美味,带动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今年,陇头朱村稻虾轮作基地获评“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基地”。

  尝到生态种养的甜头后,陇头朱村进一步拓展产业版图。2022年,义乌市陇头朱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正式提出“稻香满陇”生态产业战略,构建起“稻虾轮作、稻鱼共生、稻蛙共养”的特色产业集群,并成功注册“虾满陇”商标,让村庄的绿色农产品有了“金名片”。2023年,陇头朱村在养殖基地开辟50亩“稻鱼共生”区域,待小龙虾下市后投放鱼苗,让稻田全年不空闲。鱼在田间游动觅食,既能清除杂草、防治虫害,又能松动土壤,助力水稻生长。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农耕体验,更让“乡村游”经济实现四季延续。

  产业发展的同时,陇头朱村始终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于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村庄引入航慈溪水源改善村内水质,对古道及周边建筑进行节能绿色化改造,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减少农药使用量。(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在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提标改造同步推进,航慈溪堤顶道路及农田道路相继建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陇头朱村还大力打造古玩集市,建设古玩一条街及拍卖厅,创建乡村博物馆,实现文化旅游共生互促;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全面提升游客的乡村旅游质感。如今的陇头朱村,稻田连片、清水环绕,蛙鸣鸟叫与稻浪翻滚相映成趣,实现“生态美”与“产业兴”的有机统一。

  低碳生活不仅停留在田间地头,更融入了村民的日常。陇头朱村创新推出“红梅指数”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睦邻和家、乡村发展、公益奉献、自治守法等五个方面纳入评价,以积分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自从有了‘红梅指数’,大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村里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村民方海琴的真切感受,正是“红梅指数”成效的生动注脚。在指数激励下,“红梅”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村民主动争当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和宣传员,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资源成为村里的新风尚。

  生态红利最终要惠及全体村民。2024年起,陇头朱村启动“分米活动”,将“稻香满陇”项目的丰收成果与村民共享。在2025年1月的“分米活动”中,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格外热闹,近3万斤大米被免费发放给2900余名村民,每人10斤的优质大米,让大家实实在在尝到了低碳发展的甜头。

  如今的陇头朱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镇”等多项荣誉。当年与余村的约定也如期兑现——安吉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专程到访,站在稻虾基地旁,他感慨道:“没想到短短几年,陇头朱村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落到了实处,这片稻田里的低碳实践,值得更多乡村学习!”

  从学习经验到自成标杆,陇头朱村用实践证明:守住绿水青山,就能收获金山银山;深耕一片稻田,亦能种出低碳未来。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