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7日《浙江日报》第8版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说义乌的发展是‘莫名其妙’,其实奥妙就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义乌,这座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商贸之城,不仅创造了“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发展奇迹,更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六义”文化——节义、忠义、孝义、仁义、侠义、信义。“六义”文化发轫于历史深处、淬炼于时代浪潮,始终聚焦于人、塑造于人、成就于人,不仅标识了“有情有义”的区域文化品牌,更是构成了驱动义乌高质量发展的深层人文动能。
塑造义乌精神品质和商业伦理
古代“颜乌葬父,孝感天地”的叙事,为义乌城市打上了“孝”的文化胎记,成了“六义”文化的伦理起点和精神纽带,构建了一个稳定而富有张力的“义”精神谱系。“节义”守正,立理想信念之基。新时代的“节义”,集中体现为对“国之大者”的深刻把握。这种精神让义乌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始终胸怀大局、把握大势,保持战略定力。“忠义”铸魂,立家国情怀之义。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四个允许”破冰探索,到新时代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服务新发展格局,义乌铸就了超越地域局限的宏大发展视野。“孝义”续脉,凝社会协同之力。“孝”文化资本铸就了独特的“义乌商帮”凝聚力,并进一步升华为对城市共同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使乡贤反哺和义商回归成为一种民风和时尚。“仁义”塑品,聚开放包容之气。义乌政府践行“亲清”政商关系,市场主体“义利并举”,形成了“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良性循环。“侠义”砺胆,激创新开拓之勇。从“敲糖帮”的走街串巷,到“义新欧”中欧班列的纵横驰骋,无不是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生动写照。“信义”立本,固商业文明之根,夯实义乌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六义”彼此依存、相互赋能、交互演进:节义守正气,忠义铸精魂,孝义续根脉,仁义筑和谐,侠义行果敢,信义通天下,形成了以“义”为核心的多维度实践形态,构建了从个人修养到社会秩序、从道德伦理到商业文明的系统价值体系,既充满磅礴动力,又饱含人文温度。
赋能义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认同转化为商业信用。义乌通过诚信体系建设,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并将评价结果广泛应用于信贷融资、摊位租赁、行政管理等领域,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从而成功地将“信义”所倡导的契约精神,与“仁义”所蕴含的友善包容、“忠义”所要求的尽责守信,转化为可量化、可应用的商业信用资产,显著降低了国际贸易中的洽谈和履约成本。义乌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授予“重质量、守信用”“守合同、重信用”“全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示范市场”等称号。目前,义乌市场信用等级良好以上的党员商户占比91%,其中优秀占到56%。
文化品格升华为创业创新精神。“节义”的信仰追求、“侠义”的开拓精神与“信义”的契约精神相结合,使义乌商人能够勇闯世界,构建起以“义”为纽带的商贸网络。从海外仓建设到全球数贸中心,从淘宝到跨境电商,从Chinagoods平台上线到Yiwu Pay跨境支付布局,这些都是“锐意进取”与“坚守正道”相结合的生动体现。同时,“仁义”所营造的包容环境,也为各种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试错空间,使创新活力得以充分迸发。目前,义乌市场主体已超过124万,而且,还在以“每3分钟诞生1个新老板”的速度递增。
文化生态提升治理效能。“孝义”文化所衍生的社会资本与“仁义”精神所倡导的包容共享,共同提升了社会的凝聚力和治理效能。政府在“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中践行现代仁政,市场主体在“义利并举”中实现共赢,群众在“来了都是义乌人”中和谐共处。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制度性成本,应对了超大规模市场与多元化人口带来的治理挑战,形成了“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序”的和谐局面。义乌市社会治理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2023年位列全国百强县首位,并创新“以外调外”“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治理模式,实现民生诉求满意率达99%等显著成效。
在传承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义乌将更加自觉、更加系统地推动“六义”文化与现代经济体系、社会治理和数字文明深度融合,让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推动文化数字赋能。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Chinagoods、Yiwu Pay等数字贸易基础设施中深度嵌入“信义”认证、“仁义”评价等文化元素,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全球贸易信任新机制,让“六义”文化在虚拟空间可视化、可追溯、可验证,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人文高地。
推动文化制度转化。将“六义”的精髓,更加系统地融入地方性法规、政策标准、行业规范与城市管理的细节之中。通过立法及标准、评价制定等手段,使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南和制度规范,使人文精神成为营商环境的鲜明底色。
推动文化国际叙事。运用国际化语言和传播方式,生动讲述以“六义”文化为核心的当代义乌故事。将义乌的发展实践,置于人类共同价值框架中来阐释,更好地展现“中国之治”“中国之美”。
(作者为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