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华为,两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企,近日“连体”刷爆义乌人的微信朋友圈。有网友说:“原来这两家大公司都是从义乌‘起步’的啊!”他们与义乌到底有啥关系,这要从两则故事说起。
讲故事的人名叫肖知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领教工坊创始人,对中国企业的组织、战略、企业文化和领导力等方面问题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故事一
2002年,一名浙大计算机本科生来到阿里巴巴应聘,当时该公司的政策是不招应届生,他与人力资源部门周旋了很久,最后在马云特批下才得以加入。
初进公司,小伙子就被派到金华地区做一名基层业务员,负责当地B2B业务“中国供应商”的开发。他住在金华的农民房里,有段时间每天都要坐绿皮火车,从金华到义乌去见客户。为节省时间,他一上火车就开始给客户打电话,约见面的时间。
由于车厢内比较嘈杂,每次打电话,他都要找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尽可能大声与客户沟通。时间一长,这趟车的列车员注意到了他,于是把自己专用的小格子间让给他,让他在里面与客户打电话。
有这样的工作热情,他的工作业绩可想而知:入职第一年销售业绩排全公司第六,成了“新人王”。接下来的几年,他的业绩节节上升,直到2006年,他已成为阿里的销售冠军。他说,销售没有秘诀,最重要的就是“想要”两个字,是强烈的求胜欲望和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
这个人就是孙利军,花名“孙大圣”,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农村淘宝项目总经理。去年12月,孙利军成为阿里34名合伙人中的一员。阿里最艰难的几年,正因为有这么一批奔走在义乌、永康、东阳、金华市区等地的销售“铁军”,阿里才积累了第一桶金,顺利度过初创期的寒冬。
□故事二
1993年,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华为推出了2000门网用大型交换机设备C&C08机(简称“08机”),标志着华为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技术积累。“08机”研制出来后,华为的第一个客户就是当时的义乌市邮电局,给佛堂配备程控交换设备。
当时国外产品成熟、性能稳定,电信运营商一般都更愿意用进口设备。华为只不过是国内200多家电话交换机生产企业之一,没什么知名度,而且还是民营企业。义乌市邮电局这个单子,几乎是华为人展示自己、求得生存的唯一机会。当事人后来回忆:“10多年后的现在,回忆起那次苦战,还是惊心动魄。如果那次真的出了什么过错,没有搞成,就没有今天的华为了。”
该项目负责人,也就是后来成长为华为常务副总裁、首届EMT轮值主席的费敏说,当时几十号华为工程师租住在义乌一处民房里,日夜值班调试设备,随时解决各种问题。工作高峰期是每天凌晨3点左右“半夜机叫”,趁夜里没有几个电话的时候,对整个系统进行更新和调整。
1993年10月,工程交付,华为完成了自己历史上的第一个数字机实验局,为公司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留言板
抓住机会,不轻言放弃
两个义乌故事,背后是两家伟大的公司。肖知兴从中总结了阿里与华为成长的几个共同之处:都是从低谷时期成长起来的;都是从中国最基层的市场发展起来的;都有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的确,从这两个小故事管中窥豹,不难看出阿里和华为是怎么走过凛冽寒冬成为伟大公司的。
因为发生地和义乌有关,不少义乌网友都在朋友圈转发,一些本地网站论坛也在首页推送,引发了不少评论。
稠州论坛网友“鱼乐了”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两家公司创业时都遇到了行业的低谷,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在逆境中寻找机会。
网友“乌商言”则表示:不少大公司其实都跟义乌有渊源,所以义乌应该抓住机会,将这些大公司吸引到义乌,助推义乌的发展。
正如肖知兴所言,再小的创业公司,也总能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两家伟大的公司,共同找到了义乌这个小地方,不是偶然。对义乌这座充满活力、商机无限的创业城市而言,创业创新永远不会“过时”,就看你抓不抓得住机会。
近年来,义乌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积极打造众创之城,让更多创客的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