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自圆其说 正文

我在义乌市义亭镇的畈田朱小学

【11:11义乌一刻】畈田朱小学刘艳丽:让道情在孩子们手上传承下去

发布时间: 2016-11-11 12:00:51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何冬圆

  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足够装满一座城。

  某时某刻某分某秒,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或愉悦、或悲伤、或荒诞、或平淡无奇。无论你在何处,义乌这座城市都因为你的故事而精彩。你的每一个瞬间都汇聚成了义乌的城市印记。

  今天,11月11日,中国义乌网推出——11:11我们拼了!“我在现场”直播义乌一刻新闻行动,11月11日11时11分,我们的记者将兵分十一路,深入11个行业寻找11位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造梦者,为大家带来11个不同的故事。

  中国义乌网11月11日讯(记者 何冬圆)又到每周的最后一天,位于义乌市义亭镇的畈田朱小学,上课铃声响起,三到六年级的34名同学走进教室,随身带着的不是课本,而是人手一个情筒和竹板。

  “梆~梆~梆~”情筒和竹板配合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每周一次的道情课开始了。

  来自河南的刘艳丽担任道情课程的老师,在畈田朱小学任教多年,道情对她来说也是新事物。在畈田朱小学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实施“拓展课程走班制”教学模式,由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申报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刘老师果断地申报了这一课程,“想与学生共成长,让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学校里在这一代孩子手上传承下去。”

  据了解,自2011年被列入金华市首批非遗传承教学基地来,畈田朱小学已连续六年开展道情课程。学校依托传承基地的平台,制定了专门的道情艺术教学计划,并将道情教学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由校长领导,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保证道情教学活动在学校正常开展。目前,学校共有30余名学生在参加道情社团活动,学生分布在三至六年级学段。

  义乌道情发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个性,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于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道情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形式,它的曲调及表演都具有很专业的体系。为此,畈田朱小学聘请了义乌道情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叶英盛作为指导老师。多年来,叶英盛老师风雨无阻,每周都坚持到学校指导道情社团活动。

  通过各方努力,道情艺术传承在畈田朱小学取得了可喜成绩。2011年12月,五年级学生楼佳瑶、六年级学生朱雨珂参加“浙中道情邀请赛”荣获二等奖;2012年学校校本教材《义乌道情》荣获浙江省非遗教学读本三等奖;2014年年末,学校被评为金华市优秀传承教学基地一等奖……

  “非遗传承需要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从学校层面来说,希望通过长期的课程实施,让孩子们有一种文化自信。道情作为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义乌的传统民间艺术,未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畈田朱小学校长傅利民说道。

  在义乌,开展道情特色课程的学校还有很多。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文化传承的路还很长,但有了老艺人、老师、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义乌道情在这片土地上就能长久不息地唱下去。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