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义乌市人社局年度数据显示,2016年度赤岸镇4万在册户籍人口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7万人,全年共有21万多人次享受医保报销,报销金额3142万元;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11441人,享受待遇共9631万元。全年享受社保医保待遇共12773万元,比2015年度净增2421万元,增长率达23.4%。
社保新政为养老金加码
2016年春节前,市政府出台有关完善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新政策:村集体只要有部分耕地被征用(不再受人均耕地不足0.2亩的条件限制),就可按比例安排相应数额的被征地农户家庭成员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只要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并一次性补足15年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就可享受每月1518元至1982元不等的养老金(在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办理一次性补缴的到龄人员,可享受每月1622元至2128元不等的养老金)。
赤岸镇劳保所负责人朱惠刚凭着多年的劳保所工作经验,敏锐地嗅到了该政策即将对当地群众带来的巨大实惠。为此,赤岸镇劳保所在义乌全市第一个“吃螃蟹”,积极主动地与义乌市社保处和国土部门衔接,学好新政和经办流程,精心筹备,周密部署,迅速发动当时全镇21个部分被征地村的630名农民及早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兄弟镇街提前三四个月时间完成参保工作。据粗略统计,全镇630名参保群众早三四个月时间参保,就相当于多享受了三四百万元的养老金。而去年全年,赤岸镇共有24个部分被征地村的1310名群众,享受了该新政的红利。
代办员为村民代垫参保费成风尚
“当我看到朱某最终享受到了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待遇,我觉得自己三年来为村民垫付参保费真的太值了。”说这话的是南杨村代办员朱潮海。
南杨村有一户主朱某,平常喝酒成瘾。当朱潮海去动员他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时,他说,花钱买保险,还不如买点酒喝更实在。朱潮海被他这一句话气得无语。去年2月份,朱某因喝酒过量,到企业上班后突发疾病,虽抢救及时挽回一条性命,却几乎成了植物人,而朱某因不属于工伤而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还好朱潮海已经连续三年为朱某支付了参保费,朱某的十几万元医药费最终享受到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待遇。
朱惠刚说,赤岸镇与四个县市交界,很多村民全年在外地务工,参加医疗保险会遇到报销不方便问题;也有少数家庭因经济实在困难而一时交不出参保费,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每年总会有一些村的个别或少数村民不愿参保。对此,负责这项工作的村代办员会不停地上门做思想工作,甚至跑8趟10趟;如果自己实在做不通工作,则请村支书、村主任,乃至千方百计寻求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做工作。最后实在做不通的,代办员或村干部就干脆自掏腰包,为他们支付参保费。
据统计,去年该镇66个行政村中,除了5个村由村集体全额出资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以外,其余61个村,都有村民需要自掏腰包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而由村代办员或其他村两委干部为少数村民垫付参保费的现象,多年来已经形成一种美德,受到大家的称赞。
就连朱惠刚本人也被村代办员的工作精神和优良品德所感动,参与为村民垫付参保费。2015年6月,赤岸镇某村因村集体账号临时被法院查封,无法按计划为全村村民出资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在紧急关头,朱惠刚主动为该村全体村民垫付5.58万元参保费。2016年度,朱惠刚又曾为10个村垫付参保费多达1.9万元。朱惠刚说,当地村民都很淳朴,一般在当年过年前都会把钱还回去的。
时刻为村民考虑,甚至为村民自掏腰包垫付医保费,代办员多年的努力感动了村民,村民也越来越配合代办员的工作。2016年,义乌市赤岸镇全镇66个行政村已连续第6年实现100%参保,参保率实现在义乌市九连冠;自2010年我省开始实施普惠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赤岸镇66个行政村的应参保对象,每年都实现100%参保;尤其是从2014年赤岸镇承担全省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以来,每年全镇66个村16周岁以上的应参保对象均实现社保全覆盖。
“如今这年头真是好啊,连咱们农民都可以发养老金,不用向儿女们要钱,日子都过得挺好了!”“这还用说吗?以前咱们大都是‘小病拖’‘大病等’,不敢上医院。如今大伙都知道医保待遇好,生啥病都能及时就医,身体好日子过得才踏实呀!”听着乡亲们的闲聊,朱惠刚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