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19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林晓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供应链金融在贸易领域早已是再常见不过的融资模式之一。尤其在跨界风潮之下,供应链金融形态正在逐渐呈现多元化,而年轻的“义乌港”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这是新经济形态下的一种发展模式,通过链条盘活,让参与其中的多方实现共赢,从而产生‘1+1﹥2’的效应和效益。”这是义乌港公司副总经理陈荣根的理解。在他看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平台在当下大有可为,当然,前提是要在掌握上下游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上,进而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或服务。
与时俱进,供应链金融将进入3.0阶段
相对而言,供应链金融是个专业性较强的抽象概念,它既是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一大产物,又不完全等同于时下大热的“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1.0:线下“1+N”。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被笼统称为“1+N”,银行根据核心企业“1”的信用支撑,以完成对一众中小微型企业“N”的融资授信支持。线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难点有二,银行对存货数量的真实性不好把控,很难去核实重复抵押的行为;其二在于经营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2.0:线上“1+N”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搬到了线上,让核心企业“1”的数据和银行完成对接,从而让银行随时能获取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仓储、付款等各种真实的经营信息。线上供应链金融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多方在线协同,提高作业效率。其核心仍然是以银行融资为核心,资金往来被默认摆在首位。
供应链金融3.0:线上“N+N”电商云服务平台的搭建颠覆了过往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银行的思路也开始逐步转变,要搭建一个电商云服务平台,让中小企业的订单、运单、收单、融资、仓储等经营性行为都在上面跑,同时引入物流、第三方信息等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这个系统中,核心企业起到了增信的作用,使得各种交易数据更加可信。
显然,与时俱进的义乌港正在积极打造的便是供应链金融3.0版本。
扬长避短,尝试多方合作谋多赢
供应链金融是现代服务业的增值形态之一,供应链中的单一环节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充满风险,只有关注全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竞争态势,采取相应措施,上环不行下环补,才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库存已经很大了,但是终端还是经常缺货,订单满足率不高,甚至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成本降低的目标往往因为紧急采购、紧急生产、加急运送而无法达成,公司的成本竞争优势正在丧失。”这是当前一些生产商或供应商面临的现状。要有效解决这一困境,需要有平台同步规划、分销、运输和物流等流程,通过和制造、财务、决策等支持系统的集成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实现对物料的订、进、收、验、存、管、记的全流程管控。
在这样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呼之欲出。“在充分分析本公司现有的集装箱仓库等多项资源基础上,计划构建从可控的仓储开始,直至终端用户的每一个环节。”陈荣根表示,供应链金融的建立,不仅能维系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和委托商之间的关系,还能优化整个产业链的流程,从而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如,借助或自身建立海外仓以及相关的分公司,全面掌握全供应链动态,既为客户提供风险可控的融资、加速客户的资金周转,还为本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为便于记者理解,陈荣根拿出笔在纸上进行直观地举例说明:某生产商每天分别有2到5吨不等的货要先后通过义乌港、宁波舟山港到新加坡中转,最后到达南非开普敦,整个时间周期约为两个月。按照传统的物流模式,每笔货款至少要在货物发出两个月后才能回笼。而加入供应链金融后,只要相关风险等级在可控范围内,该生产商最快或在发货的第二天就能收到一定货款。
据了解,现今物流行业内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大多以民营企业居多。相比较而言,作为国企的义乌港公司优势比较明显:国资背景多一层信用保障,可监管仓储配套比较成熟。“劣势主要在于刚起步。”陈荣根直言,万事开头难,这种服务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努力方向,义乌港公司目前正在对其进行调研企划,力争在一年内实现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