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财经 正文

沈宅村文化礼堂:文武之乡 正名远扬

发布时间: 2017-05-10 09:34:03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张静恬

颇具气势的沈宅村文化礼堂

  中国义乌网5月10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在麒麟岩边、航慈溪畔的林木蓊郁处,坐落着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上溪镇沈宅,自宋咸淳初年沈约25世孙明善(字允诚)自金华孝善里(现溪田与山头下之间)迁移至此,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

  “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时光荏苒,历经风霜雨雪、日月交替的沈氏家训《诫子书》,如今读来仍旧朗朗上口、铮铮有力,陪伴着一代代沈氏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一同看着新楼逐渐林立,村路慢慢宽阔。

  沈约文脉世代流韵

  在沈宅村的南面建有一座古朴的纪念性主题公园,1996年为了纪念先人沈约,村民自发筹资在原有古建筑的基础上将其扩大提升成了沈约公园,成了村民全新的立德之所。“沈约为人淡泊明志,为官造福一方,我们沈氏后人都以他为榜样!”76岁的沈约第49代后裔沈宝寿动情地诉说着对先人的怀念。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自幼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沈姓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既位,周公旦(文王第四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十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后,季载的后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于零山,后仕楚为左司马。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旧时在沈宅村祠堂曾存有一幅“沈氏手卷宝箓”长卷原件,后因战火流传到了诸葛镇银塘花厅沈村。长卷中列有“沈氏宗谱序”“沈氏世牒”“先裔画像”“名人重臣文赞”“圣旨诏令”等13幅独立画卷。手卷中的先裔画像有官至尚书仆射的沈约、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沈义伦等大小16幅,画高约20公分,有工笔、水墨等,形态各异。卷头为元代翰林院学士黄溍为沈氏作的序、原道书院山长吴履所作的沈氏谱图序,一为行书,一为草体,以白粉书在黑底纸上。“名人重臣文赞”的题词者则有苏洵、刘伯温、宋濂等人,多为诗作。

  以武扬名化为传奇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沈宅村内延绵不绝的文脉与传承不息的武术,汇聚出了一条古往今来一以贯之的河流,虽几经辗转,几多旁支合流,仍然浩浩荡荡,一往无前。双锤、牛头叉、开山斧、红缨枪……村内文化礼堂内特设的兵器陈列室,每位对武术怀抱热忱之心的村民都如数家珍。迎着夕阳,追着晚霞,即使是暮年的老者也要不服输的操练一番。

  在动荡激烈的革命战争年代,沈宅村的革命志士们以武扬名,演绎出了一幕幕传奇。逶逶迤迤伏麟山,山之东是麒麟古岩,山之西是沈氏宗祠。七十年前麒麟岩是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地。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麒麟岩险峻的地势却成了摆兵布阵的理想场所,成为游击队集训宿营的秘密基地之一。他们在伏麟山上诱敌进山,然后摆设“迷魂阵”,采用麻雀战术,打得日军魂飞魄散,屡获大胜。

  1948年2月的一个夜晚在村内打响的一场以寡敌众的沈宅村突围战,如今道来仍让人热血沸腾。行动突然、战势猛烈,在那一场突围战中,新四军浙中纵队金萧支队第八大队的游击队员以冷静的智慧与无畏的勇气逆势而上,斩获大捷。清晨,当日军包围攻击时,刚从梦中惊醒的游击队员迅速稳定情绪,分析情况,拿起武器,利用日军包围的空隙以及麒麟岩有利地形,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在义西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一页。

  文武之乡心灵港湾

  麒麟岩古木参天,溪流清漪,让人吟咏依恋。据《义乌县志》载:县西三十五里沈氏之居有二溪夹会,一发自凰(黄)山,一发自覆釜岩,源远潭深,林木丰茂。沈氏建一祠于溪侧小山(麒麟岩),名曰“沈庵”。双溪名胜,自古繁华,饮誉乡里。文人雅士们慕名而来,留下许多诗词歌赋题咏,成为一段文坛趣事。

  在鼎盛时期,沈宅村曾经建造了大量的厅、堂、楼、馆等古建筑。沧海桑田,麒麟岩的历史遗存在风雨中飘摇,一片萧索。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村民生活水平和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山青水绿,高楼林立,街巷纵横,绿树成荫,村民过上小康生活,秀美的麒麟岩旧貌换新颜。人们在这里筹建沈约公园,麒麟庙、休文阁、沈约纪念馆、碑林等应运而生,颇具规模。徜徉其间,浓郁秀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让人陶醉,让人感受到沈氏家族的繁荣昌盛与兴旺发达。

  利用荒废的村内大会堂,将挖掘的传统文化以农民群众认同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注入其中,培育乡村社会精神秩序,维护乡村社会和谐,为农民的精神需求营造一方宁静的港湾,沈宅村文化礼堂则为村内古今精神内涵统一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公共载体。清晨东方既白,村民的文化生活从这里开始,读书下棋聊天静坐,充实而安逸;入夜华灯初上,文化礼堂为村民开启了文化夜生活:大幕拉开,说学弹唱轮番登场,引来大伙阵阵喝彩。

  文化礼堂之上,日光云影勾勒出的一层层阴暗韵律随意弹奏着乡村乐章。聆听着细密优美的旋律,文化礼堂之内的村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绘出了美丽生活画卷,天晴时风和日丽,入暮时晚霞斑斓,依托在文化礼堂之中,每一刻都美丽悠长。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