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10日讯(商报记者 傅柏琳)“最多跑一次”改革,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让群众和企业来监督改革、评价改革、推进改革,让群众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义乌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清单落实得怎么样?市民到窗口办事满不满意?业务窗口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究竟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跟随办事市民,就医保、社保、不动产登记等民生事项办理,体验一线窗口落实“最多跑一次”情况。
做好“加减法”服务再提升
7月7日上午10时许,市民王女士前往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补领居民身份证。当窗口工作人员要求其出示户口簿或驾驶证等能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时,王女士一时“卡壳”了,随后想起自己的驾驶证刚好在汽车内,赶紧跑去取来。事实上,一来一回虽未超过10分钟,但也让王女士不免担心了一回。
记者询问了王女士,前来补办之前是否了解办事流程时,她表示,本想打电话给96150,可是电话难打,经常被提醒线路忙,最后自己也忘记了询问。当记者告诉王女士,除了拨打96150外,还可以选择通过政务服务网电脑端和移动端两个平台进行操作,因为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形式下,网络将会一次性告知业务办理所需材料。当天,王女士便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了浙江政务服务网APP。
结合实际看,不少问题的症结点也在这里:一部分需要办理业务的市民几乎是毫无准备地上门,对自己需要提供的材料并不清楚,于是可能会出现空跑。市民张艳萍表示,在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环节上,社保业务等窗口做得到位,方便群众“最多跑一次”。“工作人员把所需材料制成宣传单,让人一目了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广泛利用纸质宣传、互联网手段、电话咨询等形式,做好服务‘加减法’,‘减’化办事流程,真正方便群众办事。”
当然,这期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一次性告知,对信息公开更透明、更全面,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的公布和宣传更深入,这样才能让办事人有更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观念转过来群众少跑路
7月6日下午,办事群众颜女士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区办理业务,因事先做过“功课”,她带齐了材料。“我和丈夫结婚都快30年了,窗口办理时还是需要提供当年的结婚证件。”颜女士对此有疑问,如今在信息化时代下,难道网上查不出自己的实际婚姻情况?她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实现数据关联共享,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争取让数据多跑路。
在国地税纳税服务区,部分群众反映,窗口排队时间较长,建议能否全程网上办理或者通过APP操作?对此,记者也进行了解,国地税的窗口业务整合后,200多项业务实现了“二合一”,纳税人平均等候时间缩短了6分钟。如今,这两个部门实现了人员互派,并联合设立了导税台和自助办税服务区。结合实际情况看,有的办事群众还是容易在现场忽略自助办税服务,认为向窗口询问更放心,对此,建议要加强引导,转变观念,让群众少跑路。
据了解,自“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开以来,目前义乌市已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780项,占义乌市依申请权力事项数的95.7%。全市每天办事结果快递送达1200件,每天减少办事群众到现场5000余人次,其中减少到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群众2300人次。体验期间,不少老百姓实话实说,有人提出希望加快网上审批进程,也有人建议在精简办事材料方面再下功夫。“希望今后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再提高,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有市民如是说。
“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后,群众的期望值很高,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群众办事、企业投资更便利,形成百姓口口相传的口碑。相信只要大家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沟通会更顺畅,办事也会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