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全民播报 正文

新丝路上的“树大人” 触摸佛堂古镇的商业脉搏

发布时间: 2017-07-11 15:13:12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通讯员 范宇斌

  中国义乌网7月11日讯(通讯员 范宇斌)7月8日,浙江树人大学“新丝路上的树大人”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义乌籍同学黄一杰的带领下,来到位于义乌江畔的佛堂古镇。佛堂古镇受“丝绸之路”的影响非常早,相传南朝梁代时,天竺高僧达摩云游此地,恰逢义乌江洪灾泛滥,于是投磬江中化为渡船,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百姓,后人感其恩德,修建了渡磬寺,又称古佛堂。

  佛堂因佛而名,因水而商,因商而盛,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素有“小兰溪”之称,享有“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的美誉,为浙江四大古镇之一。义乌市的商贸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而佛堂镇早在300多年前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发达的交通网络,佛堂古镇东枕云黄山,西临义乌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义乌江连通着浙江省的“母亲河”钱塘江,而如今的佛堂镇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喧嚣,变得安静了许多。

  佛堂古镇内,主街横街纵横交错,整齐排列,格局完整,交通发达,自古就是商贸重镇。义乌江江阔水深,是优良的天然港口。1000多米的沿江岸边分布有九个码头,除了最早的盐埠头码头,还有狗市、猪市、浮桥头等八个码头。过去每一个码头都有不同的用处,商贸繁荣,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这里就停泊了500多艘货船。

  现在的义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而早在清朝,佛堂古镇已经是繁荣的商业中心。后来因为多种交通方式的出现,水运逐渐衰败,水运码头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站在江边,虽早已见不到千帆林立,船只往来的繁忙景象,我们依然可以想象,这川江水当年带给古镇的繁华。  

  佛堂古镇老街由主街、副街构成,主街长500多米,路面由青石板和鹅卵石铺筑而成,自北向南贯穿古镇。佛堂古镇生活着12000多人,老街上店铺林立,种类繁多,从油盐酱醋到布匹家具,肉铺、木材行、棉布店、油坊、金银首饰店等各种商铺应有尽有。最有特点的要数婚庆用品店,卖的婚庆用品都十分传统,有陪嫁的樟木箱、化妆盒、子孙桶,有新婚用的红水壶、喜被褥,七事果等。老街干净整洁,街道宽阔,老街“店前搭棚子,棚下摆摊子,摊前跑车子”,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传承至今。

  在老街的拐角处有一家新华剧院,剧院内时常表演义乌道情,义乌道情起源于唐朝的道曲,成熟于南宋,针砭时事,劝世行善,在当地也被称作“劝世文”。2007年,义乌道情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到达时正逢一场戏刚结束,好多看戏人还依依不舍地回味着义乌道情的精彩。

  佛堂商脉历史悠久,过去在佛堂做生意的除了本地人,还有徽州,绍兴来的商人,佛堂古镇专门修建了新安会馆、绍兴会馆,让他们可以联乡谊、通信息。佛堂古镇是义乌商脉的发源地之一,佛堂商人在百舸争流的商海中,自古就是同舟共济,取人之长,古镇的很多老宅建筑中都蕴藏着佛堂商人的精神,吴琪记大院是古镇里典型的代表。行走在老街,老宅门楼上“与德为邻”的大字,无不暗示了佛堂人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也成为的一代又一代从佛堂走出去的义乌商人一生的“座右铭”。

  义乌有“三宝”,火腿、红糖和南枣,佛堂镇就居其二,火腿和红糖。老辈传言,“金华火腿出义乌,义乌火腿出田心(佛堂镇所辖)”。义乌红糖,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香甜可口,受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而义乌红糖的发源地正是在佛堂镇起鸣村燕里自然村,村中有一“糖公庙”,为义乌红糖祖宗庙宇。已有七百年历史的义乌红糖几经沉沦几经雄起,传承至今又有了新的发展,佛堂镇后阳村“王培记红糖”老品牌,重现名品。

  佛堂老街深厚的经商文化,佛堂商人努力奋斗的故事,火腿和红糖的佛堂特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佛堂古镇是义乌商脉的根基,现在的义乌不再仅仅是世界小商品集散,更是在努力成为现代化国际市场,随着“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义乌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城市,也成为了“新丝路”的起点,我想义乌江畔的这个承载着义乌文化之根,也是浙江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的佛堂古镇,一定能在将来焕发出新的生机,就像佛堂古镇上的几颗老樟树一样饱经沧桑却依旧枝繁叶茂。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