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14日讯(商报记者 龚盈盈)来回跑、磨嘴皮,表格填不尽、印章盖不完……以前,群众办事似乎“一直在路上”,繁琐办事流程费时费神。今年以来,义乌市把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作为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第一要务,让群众办事方便快捷、顺利满意,有更多的获得感。“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否到位,由群众说了算。近日,记者跟随办事群众来到各个镇街的便民服务中心实地体验,让我们通过“镜头”,查问题、找症结、寻良方。
镜头一:办事权限下放力度更大一些
7月9日上午,在赤岸镇365便民服务中心,一对前来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的老夫妻有些失落,在咨询了前台的工作人员之后,被告知在这里不能办理这个事项。“前几次来办医保社保,这里都很方便,不用跑到市里去办理,我以为不动产转移登记也可以在这里办,今天就跑来了。”他们希望市里能进一步加大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的事项下放力度,真正实现就近办理,让群众得到方便。
记者了解到,义乌市按照只让百姓跑一次的目标,做好下放工作,不断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下放到各个镇街。目前各镇街下放的力度不同,下放佛堂镇事项122项,苏溪镇和上溪镇各89项,稠城街道79项,其他镇街82项。下一步,建议继续加大各镇街办理事项的下放力度。
镜头二:希望村里设立“代办员”
日前,记者来到后宅街道行政服务中心,遇见了前来给妈妈办理医保报销手续的李先生。李先生的妈妈已81岁高龄,他上次来代办时,忘记拿妈妈本人的银行卡,经过窗口咨询后说是本人的医保卡和存折都可以。“现在的办事效率算是高的,前几年我跑市里面的行政服务中心办事,一跑一下午,办一件事跑三四次都算少了。”李先生忍不住吐槽,“现在比以前真的好多了。”
医保窗口的另一边,75岁的王大爷带着医保卡和现金来缴纳今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王大爷反映,现在窗口人员的服务态度都很好,在回答问题时比较耐心并会将需要带的东西告诉他。他说,有时去便民服务中心不一定是办事情,或者是咨询个什么事,因为他不会上网查要带哪些资料。他有时想打电话给街道的行政服务中心问下带什么,却连电话也不知道打哪个。
王大爷希望市里能够整合资源,出个《办证办事汇编》,上面有办证、医保社保、家庭婚姻等各种证照、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时限以及所需材料等,如果老百姓家里都备上一本,那就方便多了。李先生也表示,来镇里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的很多都是老人,像他因为妈妈不方便才来代办。如果村里有“代办员”就好了,“代办员”可以是给村民提供咨询服务,也可以帮一些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办一些事项,那就可以为偏远村群众办事提供方便。
镜头三: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7月10下午两点多,佛堂镇行政服务中心人不多,刘先生坐在等候区里无聊地玩着手机游戏,等了十几分钟还没有轮到他。刘先生是一家餐饮公司的经理,这次来佛堂镇行政服务中心领发票。
“我是跑第二次了。”刘先生说自己第一次是来咨询的,“我今天带了税务登记证、发票章、发票领购簿和前一次开的发票,是按照上次窗口人员告知带的。我这次应该是带齐了东西可以一次办完吧,上次一个朋友来办理其他事情的时候,可能窗口人员比较忙,也可能是他没有听清楚,他就跑了3次。”
记者了解到,目前问题的症结点也在这里:大多数需要办理事情的市民几乎是毫无准备地上门,对自己需要提供的材料并不清楚,于是出现了空跑;窗口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受理业务也无法详细回答咨询,传递的信息很容易出现疏漏。刘先生说,其实办理很多事情可以事先在96150上咨询好,或者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查好,但是有时候还是觉得问窗口比较放心。由于目前乡镇的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碰上业务不精的,办事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还要跑冤枉路,他希望可以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最多跑一次”,是一把标尺,检验着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检验着是否真正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群众希望,市政府能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扎实推进,真正做到“跑一次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