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看长城上下,义乌兵留下多少建筑印记

发布时间: 2017-07-17 10:20:5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应悦 陈金花 林晓燕

  江南特有的“人字形”屋面坡度在曹家房子村经改良后,变成曲线平缓的圆弧形屋面。

  义乌兵修筑的九门口水山长城

  王家楼券门上,最抢眼的是两侧横砖上的“狮子滚绣球”浮雕。

  长城脚下散落的义乌兵后裔村在建筑构建和技艺风格上,仍能窥见江南,尤其是义乌的诸多遗存。  

  中国义乌网7月17日讯(商报记者 应悦 陈金花 林晓燕)长城脚下散落的义乌兵后裔村在建筑构建和技艺风格上,仍能窥见江南,尤其是义乌的诸多遗存。

  400多年前,义乌兵千里北上,修守长城,消弭敌患,寸土必争,立下汗马功劳,创造了建筑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今义乌兵后裔聚居扎根,与长城相守相望,史迹遗存,留下挥之不去的义乌印记。

  北方村落蕴含江南古韵可窥见义乌兵建房风格

  长城脚下散落的义乌兵后裔村,熟睡在大山的怀抱深处。历经400多年的穿越,早已融入北方边民的义乌兵后裔,虽然渐渐褪去了吴侬软语的口音痕迹,张口便是北域圆润高昂的声调音韵,但从他们的建筑构建和技艺风格上,仍能窥见江南,尤其是义乌的诸多遗存。

  河北省抚宁县境内的城子峪是一座义乌兵后裔村。据史料记载,城子峪长城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从浙江义乌招来的南方兵所筑。现居住在此地的村民大都是修筑该长城将士的后代。村头有一棵名叫“友谊树”的老松树,已有400多年树龄,据称这棵树是当年修筑长城的义乌兵将士栽下的。如今这棵“友谊树”树干粗壮、树盖如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本身也成为了历史。

  静谧的城子峪村坐落在群山环绕间,如同一片“世外桃源”。行走在村内,村道纵横交错,院落坚固厚实,青砖灰瓦的民居古朴沧桑,连绵的“人”字形屋脊,檐角翘起,颇似江浙一带民房的建筑风格。就连院门上短短窄窄的顶,也是青瓦层层的构建,既厚实,又精细。数百年的风雨剥蚀,在砖瓦上留下苍老的残痕,依稀可见金戈铁马的义乌兵所带来的南方建筑技艺。

  走进院内,木制的窗框、斑驳的门框、细腻的荷花墙,种种印记都带着南方民居的“婉约风”,让人宛如来到了江南古村。院门口的门当、道口的石兽,将军般的威严,这应该是义乌兵将士独具风采的构想。作为镇宅之宝,永久护佑义乌兵血脉的安康。

  从这些百年老屋中,仿佛看到江南民居的迁徙,仿佛感受到义乌兵当年在长城脚下安家的身影。

  据不完全统计,在秦皇岛境内的长城沿线,158个自然村有长城后裔聚居。长城外的辽宁绥中县境内长城沿线,也是这样的情景。

  义乌兵后裔村曹家房子村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现已考证,村中的曹姓是从义乌曹村过去的。村中最南端有一棵数百年的老柏树,岿然挺立,相传义乌兵在此驻守时曾在树下建造过一座祖先庙,背山面水,朝向东南,因为那是祖先的故乡———义乌的方向。每逢清明时节,义乌兵就在此聚集,一起祭拜祖先,遥忆在南方的故乡。

  北方大多数房屋不施盖瓦,考虑到北方年温差大,冬季冷,风沙大,房屋修成平顶,便于保温。而南方降水较多,高温湿热,房屋尖顶便于排水和散热。在曹家房子村,不少村民家中依旧保留了用瓦片铺就屋面的江南建筑习惯,江南特有的“人字形”屋面坡度在这里经过改良后,变成了曲线平缓的圆弧形屋面,这是义乌兵留传下来的建房风格。

  长城敌楼显现精美浮雕义乌工匠铸就艺术精品

  由义乌兵修守的小河口长城坐落在绥中县永安堡乡一带雄险陡峭的燕山山脉上,主要以石墙、山险墙和山险为主,同时又辅有敌台、烽火台、堡城等,共同组成了严密的防御设施,是明代辽东长城防御体系中最坚固、最重要的部分。

  步行在小河口长城上,面对大山的垭口,举目张望:左面山上一座敌楼———叶家楼,右面山上一座敌楼———曹家楼。朝两侧延伸,有王家楼、骆家楼、陈家楼……蜿蜒的长城把这些敌楼串连在一起,形成一道巍峨防线。

  小河口长城上的叶家楼设计精巧,面对高山的箭孔都是向上倾斜,对着地势更低的箭孔则是开口向下。敌楼上下两层,驻守的叶家人就“以楼为家”,修长城、守长城、住长城。令人惊奇的是,叶家楼的正门与后门都有三块条石砌成的拱形门,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盆装兰花,顶端的半月形券石上则是两朵菊花牵引在一起,雕刻细腻,呈现出一种精致的阴柔之美,给人安详、宁静之感。

  相似的石券门浮雕也出现在位于河北省抚宁县驻操营镇东北部山区的董家口长城。

  董家口长城依山就势,建筑形态多姿,文化内涵丰富,建筑形式多样,墙体有高矮、宽狭、陡缓、砖石之别;敌台有大小、长短、繁简之分。楼门上有精美的雕刻,碑文、砖记可考建筑年代、主修官员、施工单位。从建筑结构中,还可研究烧制、雕凿、全砌、黏合等工艺。从布局上,又可探讨当年的防御体系及战略战术。可以说,董家口长城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了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特点。

  孙家楼、耿家楼、王家楼是董家口长城的前3座敌楼。耿家楼的图案最为精致:下层的券门上,正中间刻的是一盆盛开的菊花,两侧各有一只蜻蜓翩飞,周围是祥云彩带环绕,门边的石鼓上刻有生动的紫荆花图案,清晰整洁。敌楼上层虽然受到严重的侵蚀,但有些望孔上半部拱形青砖上的云纹仍依稀可辨。铺房的东西南北四角各有一个石墩,上面也饰有规则的旋转形条纹。王家楼的券门上,最抢眼的是两侧横砖上的“狮子滚绣球”浮雕,两只狮子体态活泼,生动可爱。券门顶端有一种图案盘旋屈曲,线条复杂,好似缠绕在一起的两枝莲花,当地村民谓之为“缠枝莲”。

  这些长城敌楼石券门上的造型雕刻在国内少有,究其渊源与修筑长城的义乌兵密不可分。

  据悉,当年义乌兵中能工巧匠很多,特别是石匠和瓦匠。在修筑长城石券门时,他们发挥南方人情感细腻、心灵手巧的特点,将北方妇女的刺绣风俗,融入到石券门的工艺当中。他们将当地妇女为男人绣鞋垫、为即将出嫁的女孩绣鞋帮的花样图案,用钢钎雕刻在石券门上。敌台的楼橹房檐及住宅,也大多使用了这些图案的砖雕装饰。这些工艺的使用,体现了南北结合的特色,也铸就了长城建筑艺术精品。

  这些来自遥远南方的将士,常年与家人分离,思念之情体现在他们的修筑工程之中。也正是这个原因,戚继光后来将这些义乌将士的家属从南方接来,就有了后来的“媳妇楼”等。而义乌兵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的品格也赢得了不少北方姑娘的芳心。当地有很多姑娘纷纷嫁给了建城守城的义乌籍将士。夫妻守边成了佳话,“媳妇楼”的美好故事更是流传至今。这就是长城南北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从义乌码头砌墈得到筑城启示义乌兵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长城总是与大山连在一起,因为在古代,长城一般是遇山不断遇水断。而义乌兵参与修筑的老龙头入海石城和九门口水上长城则在水中屹立不倒。

  《长城有约———义乌与长城的历史对话》一书中曾提及,400多年前,生产力还相当低下,要在海中修建石城,其工程难度可想而知。但从不言败、知难而进的义乌兵,在戚继光的指导下,吴惟忠“经过实地勘察,并经与富有经验的将士和施工设计人员反复磋商,确定和设计了当时条件下最佳也是前所未有的海中施工方案,创造性地修筑了这道海中高墙壁垒,完善了这个薄弱环节”。

  “百丈城墙海底起”,修筑入海石城关键是打好基础。大家群策群力,最后还是义乌兵出了好点子。他们从老家义乌江倍磊、佛堂码头砌墈得到启示,从江底打基联想到海底打基。于是,义乌兵巧妙地运用其法,以伸入海中、在海平面时隐时现的老龙岗脉岩为基,将筑城石块夹砌在水下原生石之间,垒得平实后,再在上面筑石墙。

  相似的做法还有九门口的水上长城。《寻访水上长城———九门口》一文中曾详细介绍九门口水上长城的修筑过程:在百余米宽的九江河上,先打入3米多深的木桩,在木桩上再铺设1米厚的大石块。为了保护长城不被洪水冲毁,修建者在桥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铺砌了连片的巨型花岗岩条石,由12000块巨形条石和4400个燕尾铁绞扣连接在一起,铺石面积近7700平方米。水门下用一片片条石铺出来的河床,远远望去如一片巨大的板石,故九门口又称“一片石”。修建后的九门口长城距今已有400多年,但其建于河床上的桩基仍然保存完好,由此也可看出义乌兵的聪明与做事的认真。

  老龙头入海石城和九门口水上长城是严谨的建筑学与巧妙的艺术构思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义乌兵卓越的设计、高超的修筑技艺。在当时那种条件下,他们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