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 向义乌人民报告|民生为本 共建共享幸福义乌

发布时间: 2017-10-13 09:17:4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金萌 刘军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0月13日讯(商报记者 金萌 刘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要经济指数,更要幸福指数。

  初心不忘为民生,唤来雨露润万家。为兑现“民生改善早一天也是好的”承诺,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民生民享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残有所助、贫有所济,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商城大地留下了一串串政府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坚实脚印。

  五年来,全市社会民生得以有效改善,民生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8.2%,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保支出分别是前五年的2倍、2.6倍、1.8倍和1.9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和10.2%,城乡收入比1.99:1。2016年我市人均预期寿命80.38岁,比金华地区高0.47岁,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发展均衡、社会和谐,在奋力谱写“两个高水平”恢弘篇章的伟大征程中,义乌正率先冲刺。

  老有所养好日子越过越舒坦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系列惠老政策“爱映夕阳”!全市形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会化养老“义乌模式”。

  居家养老,欢乐无限。几乎每天上午,家住稠城街道词林社区的陈兴福老人都要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选择中心提供的“助洁、助餐、助医、助浴、助行、助急、助办、助法、助乐”等“九助”服务。老人们都说,来到养老服务中心,欢乐就是多。2013年起,我市全面开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市财政给予全过程经费保障。如今,各镇街共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96家、居家养老服务站230个,为老人提供读书看报、康复治疗、文化娱乐、就餐等服务,其中就餐服务已经惠及2万多名老人。

  社会养老,温馨体贴。我市出台了支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培育社会办养老机构。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养老机构———义乌市怡乐新村“公建民营”(政府建设基础设施,由民间资本经营),800多位老人在公寓楼里享受着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已有四家。到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共有床位5100多张,总投资5.16亿元、规划新建床位2420张的9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正加速推进,明年投入使用后,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可望达到50张左右,高于全省十个百分点。

  养老补贴,生活无忧。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已全面建立,分别给80周岁至89周岁、90周岁至99周岁、10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100元、500元的长寿保健补助金,累计发放高龄补贴4100万元。为60岁以上低保、低收入家庭中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按每人低保标准的2.5倍标准支付给提供入住服务的养老机构,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按每人每年5400元的标准支付给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或个人。

  逐年完善提高的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让老年人“越活越年轻”,义乌长寿老人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截至到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6万人,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37万人,90周岁以上有2536人,百岁老人66人,分别比五年前增加了2%—10%。

  幼有所教孩子们在阳光下成长

  10月10日,义乌市幸福湖小学正式启用新校区。新校区占地53亩,可容纳在校生910人。周边群众看到校舍宽敞明亮,校容美丽整洁,无不感慨万千:在义乌,最美的建筑就是校园!

  近年来,我市各级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17.6亿元,位列全省各县市区前列;共建新校舍142万平方米,新增学校用地2352.6亩,投入工程项目建设资金26.5亿元。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98%;全市59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省重点(示范)学校。先后被列(评)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国家级教育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市、全国校园足球实验县。2014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评估;2016年成功创建浙江教育基本现代化市。

  学前教育,筑梦启航。全市已有幼儿园600多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0多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5%以上,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3%以上,幼儿学前三年就近毛入园率达到100%,随着上溪、赤岸、大陈、佛堂四个公办幼教集团正式成立,“中心园+新园”以及招生、人事、财务、业务“四统一”模式,让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形成了有机统一。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齐头并进,“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在义乌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幸福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童年。

  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在北苑幸福里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4所职业院校和6家行业龙头企业发起成立义乌市职业教育联盟,几年来培养出了5000名电商人才。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推动深化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普职融通、中高职一体化建设,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扩大国际教育合作。省机电技师学院筹建信息光电学院,市国贸学校开办学前教育大专班,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市城镇职校被评为省级改革示范校,为商城腾飞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民办教育,风生水起。出台了促进义乌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政,实行引资、引智、引牌并举,探索项目引资、公建民营、委托管理、合作提升等多元办学路径,极大地激发了办学活力,引来了一池活水。大连枫叶国际教育集团、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义乌复旦实验学校、北外苏州湾外国语学校等一大批民办学校先后进驻。在义乌,目前共有民办中小学12所,现有25所招收外国学生资格学校,创办枫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所。

  义务教育,挖潜学位。推出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人才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解决7000多名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入学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平均每班1/3的学位用于解决随迁子女就读,目前在义就读的外来建设者子女达6.1万人。

  特色教育,方兴未艾。放眼国际,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教育。近日,市东洲小学18名同学在2017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教育竞赛活动(阳光测向)中荣获六项团体第一名。全市新增20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打造了校园足球“金招牌”,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校园足球踢出国门,足球小将在德国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立足未来,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将课堂搬到陶艺厂,传统艺人手把手教孩子们创作陶艺”,这样的教学在义亭杭畴小学被列入了课程表。到目前,全市已建成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特色学校60余所。婺剧、道情、陶艺、根雕、剪纸、百子灯等110余个特色项目在校园百花齐放,“宾王文化”“拨浪鼓文化”“望道文化”“孝义文化”“诚信理念”等都进入了课堂。

  流守儿童,大爱相随。春蕾计划、春泥计划深入实施,组织“粉红榜样璀璨芳华慈善活动”,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三级福利督导服务体系,连续多年调整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2017年10月1日起,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调整为: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2083元/月;社会散居孤儿1250元/月。截至目前,全市享受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保障的有380人。深入实施“营养餐”、“添翼计划”、“明天计划”、“代理妈妈”、雷锋公益夏令营、结对助学等关爱行动,全市100%的留守儿童、孤儿走进了校园,孩子们在阳光雨露滋润下健康快乐成长。

  在义乌,城乡家庭“有书读”和“读好书”的期望已基本实现,义乌教育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病有所医看病省心又省钱

  建设健康义乌、打造浙中医疗高地,立足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让人民享有公平及优质的健康服务。在义乌,“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过去,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直通人民群众,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医好病。

  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浙江大学和义乌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高水平医疗联合体框架协议,助力义乌打造“浙中医疗高地”,更好地惠泽基层群众。浙四医院正式开诊、市中心医院成为广东首批“珠江专科医疗联盟”合作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市中医医院合作,都让病患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办医。7月,义乌天祥医疗东方医院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社会办医医院医患友好度建设示范基地”,復元医院成为“全国诚信民营医院”,全市近200家民营医疗机构有“为”又有“序”,也让市民看病有了更多的选择。

  医改推进让看病更省钱。2013年以来,我市瞄准“让群众看得起病”这一“靶心”,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尤其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让患者在药价方面省了不少钱。卫计部门曾对四家公立医院共26658名医保住院病人的相关费用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医改调价后,住院病人总费用下降明显,四家医院就诊病人总费用下降440万元左右。

  医保普惠,看病不再心里没底。五年时间,我市连续出台新医保政策,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标准每人提高80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1000元提高至2000元。2012年时,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16万人,目前已达86.89万人。医保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义乌参保人员到省内外1808家相关医院看病就方便多了,义乌市民卡APP启用,市民看病只需带手机,实现无卡就医。

  “20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前不久,江东街道江南小区的陈大伯突感不适,老伴拿起电话就找他们的责任医生。医生很快赶到陈大伯家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处置。自三年前我市出台《关于推进责任医师签约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约有近30万居民签约了家庭医生。以前,许多群众小病往大医院跑,在家遇急病得不到及时处置,而今,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

  优质医疗医院来到家门口、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义乌人看病就医不再难!

  残有所助小康路上迈大步

  9月22日上午,由市人社局、市残联、国资委联合举办的“2017年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和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吸引了全市200多名残疾人前来应聘,包括残疾人毕业大学生在内的86人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我市紧扣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需求,高频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意见,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全市各镇(街)都配备了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800多个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和五类残疾人专门协会一应俱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残疾人工作网络基本形成。我市残疾人事业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还不断完善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规定,五年来共安置残疾人就业4000余人次,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600余人次,技能培训残疾人5000余人次,全市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从五年前的80%提高到现如今的95%。

  这几天,位于后宅的市残联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教室里,小辉正聚精会神地听课,在和老师颇有默契的眼神交流中,他的目光显得恬静又不失灵气。小辉的父母看着患有脑瘫的儿子日渐融入校园,脸上写满了感激。这是我市深入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中生动的一幕。据统计,仅去年义乌就完成残疾人基本康复“四助工程”1281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聋儿语训217例、精神病人免费施药2374人、无障碍进家庭150户,0-6周岁具有适应指征的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康复训练实施率达100%。

  与此同时,我市还实现了残疾人养老保险和重度残疾人医疗保险全覆盖,残疾人意外保险实行政府买单,统一参保,2017年参保人数达16995人。

  贫有所济精准扶贫全省领先

  下山脱贫、异地奔小康、低保“兜底”、“造血式”扶贫……义乌扶贫工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坚持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走出大山,异地奔小康。上溪楼角村是山体滑坡的重点监测区,得益于《宅基地换住房、异地奔小康工程实施办法》,全村250多人搬到了山下的红桥头。住上新房的村民说,现在的心里就像新房子一样敞亮,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近年来,通过下山脱贫异地奔小康工程,我市约1.1万山民走出大山,搭上了“幸福快车”。山区群众兴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是党的好政策,是人民政府的帮助,让我们下山脱贫,圆了几百年的梦想。”

  低保“兜底”,心中有底。从2013年到2017年,我市先后3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标准从五年前的城镇居民525元/月、农村居民420元/月提高到城乡统一705元/月,率先成为金华地区首个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的县(市、区)。出台关于推进低收入家庭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共有2.6万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率先实现省内异地同步结算“一站式”医疗救助模式,民政部门共为1.93万人次提供医疗救助。全市低保标准以下贫困人口100%消除,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万多元提高到2016年的53070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0773元。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和家庭获得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2013年,南洲花园保障性住房竣工交付;2014年,全市着力推进开发式、造血式扶贫;2015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1万人次;2016年出台《关于推进低收入家庭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制度供给建立“135”扶贫模式。实施教育成长、就业创业、精神关爱、干部结对和社会共同帮扶,合计补助709.76万元。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第一书记”等结对帮扶工作,发动党员干部参与帮扶低收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全市4938名党员干部走村入户,送扶持、出点子、找路子,与困难群众连心携手奔走在康庄大道上。

  商城大地,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展现在百姓眼前。我们相信,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民生问题将在更高层次上得以解决,越来越多的群众能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全市人民将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