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跟着义乌人翻译的这本书 追寻跨越时空的真理力量

发布时间: 2018-07-02 08:42:13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徐晓恩 沈超 何贤君 郞擎宇 视频 沈立 杨振华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者按】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特里尔。200年风云变幻,他的思想指引着人类追寻理想社会的脚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真理的指引下,我们有十足的勇气,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今天,我们沿着《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足迹,找寻跨越时空的真理力量。

  卡尔·马克思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这部石破天惊的著作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登上政治舞台。

  1920年2月,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离职不久的陈望道接到邵力子的来信。信里称,戴季陶约请陈为《星期评论》周刊翻译《共产党宣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由此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找到了认识国家命运的新工具。作为最早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位于义乌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的陈望道故居。

  一

  一场春雨过后,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浸润着凉意。

  这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远离尘嚣,如世外桃源一般。如今,这个小村庄经常会有党员结伴而来。他们走到肃雍堂内的雕像前,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了解故居主人的生平事迹、照片和珍贵藏品。

  循声而去,我们走进一间小柴屋,村里的讲解员陈华仙,正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故事。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在陈望道故居采访。

  这个故事早在2012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信仰的味道》一文中就被人提及——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

  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资料图)

  这便是信仰的味道,甚至比红糖更甜。

  《共产党宣言》译文不足两万字,但陈望道“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花了数十天功夫才完成。除了短暂的睡眠时间,他全身心投入翻译中,凭的,也正是信仰的力量。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料图)

  二

  上海市兴业路76号,整齐的队伍几乎排到了街口。

  90多年前的陈望道或许没有想到,他的翻译会成为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更想不到,有如此多的后人慕名前来景仰。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探访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完成了这部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同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终于在上海面世,首印1000册,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很快售罄;9月再版,加印1000册,马克思肖像的底色变成蓝色。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对建党前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对推动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这一本书,彼时,许许多多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顿时觉悟,并带领广大劳苦大众走上革命道路。

  当年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如今,就安放在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列柜中。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穿越近百年时光,当我们走到《共产党宣言》的身边,震撼的感觉从心灵深处勃发,耳边不禁响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富有哲思诗意的经典名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这便是思想的光芒,甚至比太阳更亮。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教育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嘉兴南湖红船。

  三

  烟波浩渺的嘉兴南湖,水浪拍打着堤岸,烟雨楼前的湖面上,一艘红船静静倚靠岸边。

  这一叶小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探访嘉兴南湖红船。

  上海,兴业路76号;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两个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中国革命原点,在时隔近百年后依然闪耀着指引未来的光芒。

  去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这两个地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

  总书记多次讲述了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

  是的,真理的味道,让人前仆后继。

  1956年元旦,毛泽东在上海接见陈望道(右一)。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影响了中国一代革命者。

  毛泽东在20多岁时就已读过这本书。1936年,当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曾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周恩来在解放后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鲁迅高度评价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对中国做了一件大好事”。

  《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封面和扉页。

  四

  200年前,5月5日,德国边境小城特里尔,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诞生于此。

  200年后,我们来到这座小城,走近布吕肯街10号,这座三层小楼让人触景生情。

  德国边境小城特里尔。

  房屋始建于1727年,是当时德国莱茵地区的典型建筑。马克思就在这里出生。如今,布吕肯街10号成为马克思故居博物馆。

  布吕肯街10号马克思故居。(资料图)

  我们安静地步入小楼:第一层是供举办专题展览的展室和录像放映室;第二层有7个陈列室,展出有马克思父母照片、马克思出生证、中学毕业证书等。有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和恩格斯一起工作的史料。

  第三层有3个陈列室,主要展出与《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传播有关的史料。展品有《共产党宣言》第一版,早期的译本和重要版本。其中,就有陈望道译的中国最早的中文译本。

  这一细节,再度给人深深的震撼:伟大的思想属于整个人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马克思、恩格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完成《共产党宣言》。(资料图)

  马克思和恩格斯。(资料图)

  从一个伟大人物诞生,到一个伟大思想在东方大国落地生根、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精神、一种事业,更是开启新篇章的武器!

  这,便是我们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原因。

  【浙江新闻+】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陈望道(1891-1977):原名参一,笔名佛突、雪帆,浙江义乌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获法学学士学位。回国后积极提倡新文化运动,任《新青年》编辑,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历任全国人大第四届常委,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第三届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毕生从事进步语文运动和语文科学的教学研究,建立了我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对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美学等造诣较深。主编《辞海》,著有《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等。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