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有个摊位,专卖各种小皮件,他发现,现在钱包和零钱包在国内特别难卖,基本已经处于打折清仓都卖不出去的地步,于是他转卖到国外,生意相比国内市场好很多。
移动支付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我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变,也正引发了一些产业变迁,在未来,钱包、点钞机、ATM机或许会跟当年的光盘、软盘一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义乌皮具厂商的转变:
两成内销八成出口
老李做钱包生意已经有点历史了。他是义乌最早的一批商户,也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1987年,他只身一人来到义乌倒腾钱包,从广州、路桥进货,再分销到全国,一年下来,能有百万的营业流水,很快成了“万元户”。
到了2002年,同行几个脑子活络的兄弟在当地建厂,由经销转为生产钱包等小皮件,看着他们从事皮具生产致富,老李干脆也在义乌当地租了个厂房,加工制作钱包、卡包、手机包等。
那时候钱包、卡包生意很好做。慢慢地,老李的厂房,从一个三五人的小作坊,发展到拥有40多名工人。
2012年之后义乌当地一个熟练工的工钱从150元/天到300元/天,老李的小皮具定位低档,利润很薄,于是他关了厂,在江西找了个皮具生产厂做代加工,自己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设计上做把控,加工后的产成品再运回义乌当地销售。生产的小皮具还是以钱包和卡包为主。
生产端的问题解决了,可没想到最近两年钱包类产品的生意越来越差。
“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店主,每隔几个月来一次义乌商贸城,根据钱包销售的市场反馈,确定进货的量和款式,现金结账,然后把货一麻袋一麻袋地拎回去。现在都是微信、电话下单,快递发货,支付宝结账。”老李其实看得很明白,现在做生意都摸不到现金了,钱包自然没人用了。很直观的是,客人们单次的进货款锐减,从三五万掉到了三五千。
国内市场不好做,那就走出去吧。目前老李的小皮具八成都是出口国外的,由外贸公司下单,2个月结一次账,销往欧洲,国内销售仅占两成。
老李说,钱包类产品“内销转出口”,这在整个义乌小商品市场都很普遍。
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国外钱包生意后,老李发现,在欧洲很多国家,大家都还在用钱包、零钱包,而且他们对质量的要求更高。曾经义乌出产的小皮具的技术含量不高,没什么品牌附加值。为了进一步贴近外国客户的需求,老李改变了产品定位,不再走低端路线,专攻中高端的小羊皮零钱包。
“老外出个门随身要带很多零钱,公交、地铁需要零钱,上公厕需要零钱,因此这种装零钱的小包卖得最好,但是这种零钱包,放在国内,打折清仓都卖不出去的。经常到我这里进货的一个店主说,白送给客人都不要,不实用啊。”老李笑了笑说。
海外奢侈品店店员的疑惑:
中国人咋都不买钱包了?
“6月中旬巴宝莉年中折扣,看中了一款卡包,有四个卡槽位。跑了两家专柜都没买到,打折的钱包倒是有很多。巴宝莉的柜员建议我买钱包,我该如何跟他解释,我已经一年多没用过钱包了。”在记者的朋友圈里,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国人在国外“扫货”的时候,购物清单里,“钱包”两个字的存在感越来越低。这一点,代购们深有体会。三四年前,代购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小由在英国学习服装设计,开了一个微信账号,专门代购奢侈品,积攒了五千多个客户,毕业后干脆留在了英国,继续代购生意。
每天她都会在朋友圈里吆喝国外的“好货”,从鞋包、服饰到饰品,应有尽有,唯独钱包屈指可数。
“确实有这个趋势,国人不太购买新钱包了,偶尔在朋友圈里发个奥特莱斯店的打折钱包,会有客户来询价,其余真的不太多。”小由说。
移动支付带来便利
也在改变一些行业
最近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小哥到上海游玩拍的一段视频引发了热议。视频中,小哥做了一次生存挑战,三天两夜不带人民币,只用移动支付。小哥说,台湾人来大陆看到支付成功会很惊奇,而大陆人看到台湾人很惊奇的表情的时候,很惊奇。网友们纷纷吐槽,“这有什么好挑战的,这是我们的日常。”“用纯现金生活72个小时,才算挑战吧。”
“支付宝还是微信?”这种询问现在随处可以听到。遇到小额付款的时候,移动支付的便利尤为明显。“只要商家支持,尽量会先用手机支付,省得找回一堆零钱,给包包减减负。”这样的想法大部分人都感同身受。
打开扫款码,轻轻一刷完成支付,作为支付工具的手机钱包成了消费神器,而实物钱包,正在日常生活中被剔除。
支付宝公布的年度账单显示,2017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的移动支付占比为82%,其中,移动支付占比超过90%的省份超过11个。
与之对应的是,“阿里数据”也证实:过去3年,整个箱包类的搜索量和增长率均稳步上升,唯独“钱包”的搜索量,在2017年首次呈下降趋势。
如今,杭州的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也能用移动支付解决,最后一个带钱包的理由也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