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11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王晨啸 编辑 程雄)近段时间,家住义乌稠城街道通惠社区通惠门小区的王阿姨每天早上出门都会拎着三种颜色的袋子到小区垃圾桶内丢弃,王阿姨介绍说:“三种颜色袋子分别装着易腐烂垃圾、其它生活垃圾以及可回收垃圾,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自己已经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7月中旬,义乌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试点,通惠门小区成为了四个试点小区之一。
据了解,通惠门小区有住户800余户,是四个试点小区户数最多的一个,居住在这里的住户又以老年人居多,垃圾分类工作试点难度可想而知。“垃圾分类工作需要靠人带头做,怎么做?那我们就想到了党员,先从党员做起,以党员示范作用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党委书记吴小霞说。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社区在职党员、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包干到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家家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户户知晓垃圾分类知识点。大家冒着炎炎夏日挨家挨户上门分发宣传折页,与业主、承租户签订承诺书,将垃圾分类知识覆盖整个小区,同时引导和帮助用户扫描注册“小黄狗”垃圾分类设备,截至目前,共分发垃圾分类折页2000余份,签订承诺书800余张,“小黄狗”扫描注册900余个,并利用利用8月份党员义务劳动组织全体党员、楼道长、物业公司等包干到户分发垃圾袋、环保袋和倡议书,共分发垃圾袋6万余只,环保袋3000只,倡议书1000余份。
垃圾分类是一种习惯,需要每天潜移默化的改变才能养成,这对于居住在通惠门小区的大部分老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改变。“小辈们都挺忙的,生活琐事管的比较少,家里垃圾都是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处理的比较多,以前没有分类意识,反正就这样混一起扔了,现在逐渐也在改变,知道什么颜色的垃圾袋是装什么垃圾,扔的时候需要扔到哪个垃圾桶,习惯需要慢慢养成吧”。小区陈大妈对于垃圾分类工作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为了小区居民能够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抓源头”成为了关键。据了解,通惠社区为小区每一户业主都配备了两种的颜色的垃圾袋各90只,每一只垃圾袋上面都注明了各自的房号。“标上房号后,哪一户人家扔的垃圾,分类情况怎么样就一目了然了,我们的目的就是督促住户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除了为居民配备塑料袋外,社区还为业主分发了环保袋,提倡小区住户将可回收的垃圾投入“小黄狗”便于资源再利用。
当然,改变原有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很多住户还是很难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即使家里分类了投到垃圾桶还是混装。为此,社区加强物业公司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采取定岗定人定责管理,白天黑夜持续对居民丢弃的垃圾进行分拣和督导,引导居民各自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经过一段时间施行后,小区居民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近期社区为了鼓励居民提高垃圾分类意识,还采取“小礼品分发”的形式奖励那些自觉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好的业主,如今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广大业主的支持,氛围十分浓厚。
记者在通惠门小区转了一圈后,发现垃圾桶摆放井然有序,桶内垃圾也正确分类,居民都已经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连三四岁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如何将可回收垃圾投入“小黄狗”,整个宣传氛围十分浓厚。
吴小霞告诉记者,下一步,社区还将在通惠门小区举行垃圾分类征文比赛,以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共同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