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专题>规矩方圆>家风家训 正文

“孝悌”家风守护古村文化根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地处义乌、金华交界处的佛堂镇倍磊古村,旧时称为蓓蕾,也称倍磊街、倍磊埠头。这里人才辈出,勤劳淳朴的倍磊人既有着敢为天下先的骁勇,也有着巧夺天工的技艺;既有着审时度势的机敏,也有着百折不挠的坚韧……

  数百年前,倍磊陈氏始来到此地结庐定居,繁衍生息。时光荏苒,古村的一山一水、一街一巷以及一砖一瓦间纷纷扰扰缭绕着许多记忆。

  如烟的岁月中,古村历史文脉里流淌着的绵绵家风,如合村而来的双溪水,滋养着代代倍磊人在新时代中砥砺前行。

  百年家训 首申孝悌

  “圣谕广训,首申孝悌之义,事亲与事长并重,不孝与不悌相因……”在倍磊四村文化礼堂前,今年70岁的村民陈兴泉正声情并茂地朗读着墙上的陈氏家规。墙上这则将传统中华文化精髓———“仁、义、礼、智、信”观念融入其中的古训,悄然间已被传诵了数百年,历久不衰。

  据《倍磊陈氏宗谱》记载,南宋咸淳年间,陈氏始祖陈廷俊从东阳县安文迁此定居发族,迄今已有700多年,但从史料的吉光片羽中不难发现,倍磊的历史应该比此更长。现今流传于世的《陈氏家训》,林林总总足有几十条。家训从孝悌、亲情、修身、齐家、睦邻、济贫、教子、嫁娶、志节、德行、为官、奢望等方面对陈氏族人作出了规范和要求,是家族育人、治家、励志成才的座右铭。作为倍磊陈氏族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引领着整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

  “《陈氏家训》的特点,就是家训中不仅有厚重的家国情怀,而且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小节培养子弟勤勉、忠恕、正直、清廉的品格。”陈兴泉说。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陈氏家训中“孝悌”两字演化至今在倍磊古村的普遍表现形式。今年80岁的村民陈国香,最骄傲的一件事便是他一辈子经营的和睦大家庭。陈国香在乡亲们口中是“实诚人”,憨厚的性格,不躁的脾气,与人为善,施人为乐,这些品质也耳濡目染地影响了他的三个儿子。“小时候虽然家里穷得叮当响,但父亲从小就为我们的为人处世立下一个基本规矩,即做事勤恳、为人谦让,这也是陈氏先祖为我们后代定下的规矩。”小儿子陈雪民说,他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有些事从不用话语表达,家风的传承更多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数百年来,被家训熏陶和润泽的陈氏后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将故乡故土装在心中,乡音难改、乡愁常在。

  虎将雄兵 精英辈出

  除了“文治”一面,倍磊陈氏家族在“武功”上也是精英辈出。谈及骁勇善战的义乌兵,如今的倍磊人可以十分自豪地说,“倍磊陈氏出名将”“簪缨代有”“佩符拥旌者相望边镇”。

  明嘉靖年间,当东南沿海战事紧急的消息传来,骨子里流淌着“刚正勇为”血液的义乌人按捺不住内心的焦灼,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倍磊的血性好男儿。执牛耳于中国历代军界的明代义乌兵,就发祥于以倍磊为中心的义南一带。戚继光到义乌招兵的初始,应者寥寥。当他亲自赶到倍磊动员陈大成从军后,招兵之事便迎刃而解,全县迅速掀起参军热潮。就倍磊人在义乌兵人数中的比例而言,无疑占了最大的部分。

  在倍磊四村文化礼堂,墙上“义乌兵中的倍磊籍将校简况”的图片很容易将人带回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行走于村内,无论童叟,对于那段应征“戚家军”的历史都能说上一二。400多年前,中原大地上的狼烟烽火练就了义乌兵的钢筋铁骨;400多年后,义乌兵后代热血朴素的家风则在他们的故乡代代相传。

  战争年代的义乌兵,保家卫国、赤胆忠心,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以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自立于民族之林。和平时代的义乌兵倍磊后人,则披荆斩棘、拓荒垦殖,工农技艺,六业并举,艰苦奋斗,兴家创业。当年倍磊先人应征入伍时的豪迈和血气方刚,演化成无形的精神因子,流淌在如今倍磊人的血液里。

  抗美援朝时期,倍磊有26名男子参加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奔赴朝鲜战场。“一般不要说一个村镇,就是一个县城,可能也没有我们倍磊人去的那么多。”今年88岁的陈兴泽老人,是倍磊村现存的两名抗美援朝老兵之一。1951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过鸭绿江时的场景,至今仍深刻在他心中。“只知道当时国家有需要,说什么我们都要响应号召。”回忆起往事,老人依旧很激动,保家卫国,大家同去,这正是倍磊陈氏的豪迈气概。

  如今,倍磊村每年都有新兵应征入伍。这些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因为祖国的号召,对军营的热爱,毅然选择入伍,奉献自己的青春,守护祖国大地。“爱国”这一朴素的情感,在代际更替中,已成为倍磊村每个家庭最光荣的使命,最良好的家风。

  枝繁叶茂 秉承祖训

  不同的土地,涵养着不同的村落文脉,不同的文脉则孕育着各具特色的家风。行走在倍磊村这座千年古村内,纵横交错的狭长巷道,沿路的一砖一瓦无不在诉说村庄在漫长风雨中度过的经年往事。于此时、此身、此地,一代代的陈氏子孙自在安然地繁衍生息。

  如今古朴中的倍磊村透着新的活力。宽阔笔直的村道、古色古香的楼房、郁郁葱葱的植被……徜徉其中,可闻花香,可听鸟鸣,令人心旷神怡。再往村里走,一条老街,数十幢保存完好的厅、堂、祠、阁,随处可见的村庄历史文化墙以及数十口饮水思源的古井,陈氏家族文化在一景一物中点滴体现。

  以好的家风,共同托举起“美丽乡村”,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这些年,倍磊四个村的村两委干部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举办民俗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村民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汇聚起形成农村好民风和好风气。好家风吹拂新农村,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也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放及升级,村内的农民公寓落成并入住,十字形的倍磊古街修缮工程有条不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则是一件件关系乡村发展“大事”工程的相继顺利落地。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家风家训进行凝练提升,打造成我们秀美乡村的道德风景。”倍磊四村党支部书记陈加斌说,“不仅历史厚重、风景优美,陈氏家风惠及全村,内蕴的民风也将更美。”

  (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