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天猫成交2135亿元,再创纪录;邮政管理部门数据显示,当天义乌快递行业总发件量突破2586万件。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义乌昔日“触电”的先行者们,而今却失去参与电商节的热情,纷纷从线上转到线下做起新零售、开店铺。
今年是“双11”第十年,也是义乌“涵宇科技”创始人陈继芳“触电”的第十年,但她却没有前些年的那份激情。
“虽然天猫、淘宝等一些店铺依旧开着,活动也参加,但已经不是公司业务的重心了。”她说,目前电商节已成品牌商(大卖家)、平台和快递商的游戏,公司没有特别重大的活动。
和陈继芳有着共同选择的,还有在义乌电商圈名噪一时、曾作为创业者代表受李克强总理接见过的宋光辉。曾获得“2012全球十佳网货品牌”,被业界称为“压缩袋大王”的电商创业者,如今已舍弃线上交易,把业务重心转到线下,打造了“2358”百货连锁品牌。
2001年,义乌诞生了首家电子商务企业;2018年,国务院批复义乌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7年,“电商换市”成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增长极。
电商氛围越来越浓,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为何昔日“触电”先行者纷纷作出新选择?
“平台流量之争不断逼退中小卖家,中小电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体验了电商节种种后,陈继芳选择将触角延伸至线下,通过“新零售”来增强企业竞争力。
她认为,一些电商平台为了提升收益,对流量规则和推广规则不断作出调整,使得平台上的流量越来越向寡头倾斜,卖家的“三六九等”也区分得更加清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卖家只能靠“低价”凑热闹,以牺牲产品质量来换取少量利润。
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认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互联网价格战红利正逐步消失。开始时,义乌电商倚仗义乌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以批发赚差价,利润非常可观。但现在,产地厂家也搞起了电商,人们可以直接在网上看货下订单,而且价格还便宜,义乌电商想要依靠差价发展品牌优势,几乎不可能。为此,提升竞争力、舍弃价格战,是义乌电商企业谋求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想做成百年老店,光有货源、价格优势是不够的。”宋光辉说,不论是电子商务还是线下零售,都要围绕产品价值、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而展开。未来获胜的电商企业一定是那些拥有高品质、良好的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同时通过创新去获得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