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文明植阡陌 新风沐乡野 优良家风浸润义乌万千家庭

发布时间: 2018-11-25 08:15:42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张静恬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1月2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近来渐觉家风好,儿读书声女织声”是宋人笔下的耕读家风;“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是清人诗词里的克己家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诸葛亮《诫子书》中崇尚的廉谨家风……

  优良的家风是一种文化,历经岁月沉淀,烙印文明;又是一种精神,穿越历史风尘,薪火相传。

  近年来,义乌借助“家风”为载体,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开展一系列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在丰富多彩活动的浸润中,市民纷纷“晒”出自己家的家风家训,从家风家训的传统美德中汲取培育道德的养分,让每个家庭的文明家风汇聚,形成社会好民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家庭落地生根。

“好家风”是吴坎头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浓郁家风丰厚和美乡村之“魂”

  三层半的小洋房整齐划一、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加速……城西街道吴坎头村村委办公室墙上的几幅图纸,勾画着这个村庄的美丽未来。“明年这个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屋过新年了。”看着眼前宏伟的规划图,吴坎头村党支部书记吴璀云畅谈起村庄发展的新思路。

  从村委主任到村党支部书记,吴璀云参与农村基层管理事务已有17年。这期间,壮大村集体经济、治水剿劣、农村有机更新等,一直是摆在村案头的几件大事。

  “17年间,吴坎头村的集体资产从4元钱增加到现在的几千万。”吴璀云说,村集体收入实现跨越式发展,见证着曾经贫困村的华丽转身。

  那么,推动吴坎头村发展不断增速的是什么?实践给出的答案是:“好家风”的潜移默化。

  在吴坎头村,除了天蓝、地净、水清的景色外,还有一处别致的风景让人难忘。它便是张贴于家家户户门前,由村民自创、践行、推广的200余条“好家训好家风”。以在村里传承了近千年的《吴氏祖训》为底本,村民各自量体裁衣,重新书写适应于新农村发展的家风家训。“将祖训通俗化的过程,也无形间给村民的行为举止树立了一个道德准则。而这道德准则也内化为精神动力,开拓了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子。”吴璀云说。

  徐徐展开全市和美乡村建设画卷,不难发现,在各个先进村的发展脉络上,大同小异都有着家风文化浸润的特点。

  因地制宜延伸“好家风+”,让好家风如春风吹拂至农村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汇聚形成农村的好风气,提升村民素质、推动乡风文明,成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新动力。用浓郁的家风筑牢和美乡村建设之魂,形之美下,乃魂之馨香。

  优良家风汇聚精神文明力量

  “我的家风是诚信立业、和睦兴家”“我的家风是以身作则、春风化雨”“学生时代的百封家书是父亲赠予我的不竭力量”……一句句优良家风、一幅幅团圆合照、一个个家风故事,在近年来全市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温暖行动中,不约而同地“烹制”出一道道家风文明大餐。

  在寻找“最美家庭”的美丽之旅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既有相互扶持、诚信立业的奋斗之家,也有用爱温暖、静待花开的友善之家;既有相守相爱、平淡中显真情的和睦之家,又有乐于助人,长期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友善之家。这些家庭中洋溢着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的时代气息,体现出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展示了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家庭的完美结合与体现。

  社会即万千家庭总和,社风即千万家风汇聚,在分享“最美家庭”故事和感悟中,涓涓细流的家风汇聚成河海浩荡的社会文明风气,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远航大船,在这片土地上激发出一股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与寻找“最美家庭”同步开展的,还有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让典籍“复原”、让家训“复出”、让乡贤“复活”、让民俗“复苏”,一系列举措在乡村凝聚了向善的力量,引领了新农村的文明风尚。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在佛堂镇毛陈村文化礼堂家训馆内,村民龚先生扶着眼镜细细查看龚氏祖训、族规、家训。文化礼堂,成风化人,百年来随着龚氏家族的繁衍生息,家训长久留存,并借着文化礼堂重现生机。

  “文化礼堂建成后,我特别喜欢这个家训馆,每天都会过来看看,这里的内容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为人处世哲学,常看常新。”龚先生说,村民们把家中世代传承下来的言行举止和约定俗成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并重新雕刻成板,悬挂在固定位置,从此文化礼堂的家训馆成了各家聚人心、沐新风的地方。

  将治村着眼点放在“道德立村,文化立村”上,着力挖掘、利用乡间典籍、家风家训、新旧乡贤、民俗文化等“复古”资源开展说教,提升了村庄美誉度、百姓满意度,村风民风得此焕然一新。

徐江小学举行“我家的家规家训”书法作品创作展示活动。

  孝善家风传递校园正能量

  “忠孝为本、勤学善思、体谅礼貌、尊老爱幼……”在学校操场前,廿三里第一小学学生正挥毫泼墨,在恣意潇洒中书写出优秀家风的深厚底蕴。稚嫩纯真的笔触描绘着童趣世界里的家风传承,笔墨流淌间勾勒出春风化雨般的家风故事。

  近年来,义乌市教育局将家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巧妙地融合,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组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使家风教育在校园文化中发芽、成长、蔓延。全市各中小学相继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的教育活动,“家风”进校园,“家训”润心田,在孩子的幸福成长路上,悄然播种下“善”的种子。

  道德讲堂颂家风,家校联手晒家风。全市中小学紧扣“好家风好家规”,围绕家庭教育中和谐、孝道、劝学、劝善、勤俭、励志、修养等方面,向广大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家规家训”征集活动,用好事例讲述正能量;结合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用好经典挖掘正能量;举行家规家训国旗下讲话,用好故事弘扬正能量;定时召开家规家训主题班团队会,树好典型培育正能量;开展家规家训宣传作品征集,用好形式传播正能量……

  家风家训的力量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自动调节器,更是孩子陶冶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悉心给每朵花松土施肥,修剪枝叶,又给予每朵花充分的自然开放时间。”东河小学学生家长胡婧说,她们便是秉着这样的原则来教育子女的。

婺剧《徐文清公》剧照

  廉洁家风助推社会风清气正

  新编廉政婺剧《徐文清公》的各大演出现场,依旧座无虚席。舞台之上,“谏君”“减赋”“惩贪”“赈灾”“拒敌”“归隐”,义乌人徐侨为官生涯中的几个真实故事串联成珠,好戏连连高潮迭起,塑造了一个心系黎民、不畏权贵、反腐惩贪、廉洁自律,以实心行实政的古代清官形象。舞台之下,关于徐侨的每个细节都鲜活地走进了场下观众的心,浩然正气的形象久久刻印在观众心里。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在徐侨故里佛堂镇桥西村,徐侨诗作《即事》中的诗句,亦被传诵了千年。据村民介绍,徐侨幼少时颖悟勤读,行为端庄。其母鲍氏十分注重对子女的培养,对子女要求甚为严格,教育小徐侨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母亲的谆谆教诲,也终于成就徐侨一生的淡泊名利、忠心报国,并成为南宋一代名臣。

  桥西村党支部书记徐福星说,徐侨在世时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立下严格的家规———《徐氏家范》,涵盖了孝义、礼仪、修身、处事、兴教、耕读、诚信、清廉、婚丧、嫁娶、治家、报国等。明嘉靖年间后人徐兴又精选《郑氏家规》收入其中。千百年来,徐侨精忠报国、廉洁自律、嫉恶如仇、勤政爱民的精神品质,以及他流传于世的《徐氏家范》,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世子孙。

  家风纯,则社会正;家风清,则政风廉。家风关乎到党风、政风的建设,好的家风培育浩然正气、涵养廉政文化,为党建奠定良好基础。好的家风不仅能为家中后人们树立的正确、积极的价值准则,更是能指引人们传播正能量。

  今年来,义乌继续重视发挥家规家训的成风化人、培根固本作用,强化宣传,深化教育,将其作为推进社会化廉洁教育、培育廉洁文化的重要抓手,努力为“清廉商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取得明显成效。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