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在庭上
我们身边的法官
张凯是佛堂法庭副庭长。2009年10月,他进入义乌市人民法院后就在佛堂法庭工作,历任书记员、执行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多次获得院办案能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亲友和同事眼中,张凯是个淡然的人,说话温和,语速不快,然而在办案上,却雷厉风行。“已经查明的案件,当天不判掉,晚上不能睡!”张凯说。
因为这样的“反差”,张凯被朋友调侃“打开了人生的两种模式”。
迟到的正义即非正义
从事法律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句名言: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张凯说,开始办案后,他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张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义乌法院,在4年里,办了1900多件案件。
“很多法官都遇到过当事人追问案件审理情况,有些人觉得按照审理程序走,没什么可问的。”张凯说,其实他特别理解当事人心情,所以总是力所能及地缩短审理时间,帮当事人解决问题。
近年来,各地物业服务纠纷案数量急剧增长,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大量业主切身利益,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群体效应。
有一年,佛堂当地一个小区物业把近30家业主起诉到法院。“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签订了三年服务合同,然而一年后,物业只收到30%业主的物业费。因为小区空置率较高,一些业主没入住就不肯交物业费,而物业费收不上来,服务就难以到位,服务不到位,物业费更难收,这就进入恶性循环。”张凯说,你买东西有问题,工商部门可以从中调解,可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矛盾,却没有中间调解机构,物业只好起诉到法院。
“这么多案子从开庭到举证,费时是肯定的,可这又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拖一天就意味着他们生活多困扰一天,比如漏水或下水管堵塞等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张凯说,其实每个案子标的都不大,业主不是给不起物业费,而是不愿给。“很多人有一种厌诉情绪,觉得自己被物业起诉,很没面子,矛盾就更加尖锐。”
为此,张凯开庭前去小区挨家挨户做了一次调查。“矛盾问题出在哪里,到了实地就会更直观。我发现大部分业主都是愿意调解的。”经过现场调查后,张凯当场就作出调解方案,物业也撤诉了。
对于剩余部分矛盾尖锐、始终不肯交物业费的业主,张凯开庭审理了案件。“其中的确有物业服务不到位的情形存在,一分钱一分货,最终我判决业主按照85%比例补交拖欠物业费。双方都对结果满意。”
人性化办案不能硬背法律条款
要想把案子办得快不出错,还要让双方当事人满意,心服口服,代价就是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没办法,这就是我的职业追求,我还挺享受这种状态的。”
2014年,张凯审理过一起大家非常关注的案件。在义乌一条偏僻道路上,一辆轿车被烧得面目全非,里面有一男一女两具尸体。
案件告破:被烧死的男子姓张,女子姓徐,两人是情侣关系,各自都有家庭,因女方要分手,男方不同意,于是杀害女方后自杀。最终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死亡为由决定撤销该案件。
此后,徐某丈夫多次与张某亲属协商赔偿事宜,但每一次见面都吵得不可开交。
徐某父母、丈夫和儿子将张某父母、妻子和儿子告上法庭,他们认为张某侵犯了徐某生命权,要求张某四位第一顺位继承人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各项损失。
然而四被告向法院出具一份声明:明确表示放弃对张某一切遗产的继承权。
“依据现有证据,无法认定张某财产与其父母财产存在混同情形,其父母无需以个人财产清偿本案债务;同时张某侵犯徐某生命权之后基于赔偿责任所负债务是张某个人债务而非夫妻共同债务,其妻亦无需以其个人财产清偿本案债务。”张凯解释,按照以往同类案件思路,直接驳回四原告诉讼请求即可。
“但两个家庭都被这个案件伤害得太深了,矛盾尖锐!如果按以往思路审理,判决后双方势必继续争执,无法尽快从悲剧中走出。我认为一份公正的判决能让他们从这件事中尽快走出来,重新开始生活。”
于是,张凯多次找到双方当事人沟通调解,最终被告愿意配合法院处分张某遗产以赔偿原告损失。
张凯说,当一个法律人,当一名法官,虽然不是从小就立下的志向,却是自己大半个青春为之奋斗的理想。“法官很难当,特别是在基层法庭,面对人群复杂,案件繁琐,经常要加班。法官工资又不高。很多研究生同学留在杭州,有的当律师,收入很丰厚。以前朋友聚会时,经常会有朋友提议让我出去干,拒绝多了,朋友们就不提了。我的目标就是专心把审判员当好,法律人职业可以很多,收入肯定比法官高,但我有职业追求,所以不在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