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浙江制造”品牌建设高层研讨会在义乌召开,朱从玖副省长在研讨会上提出,要促成义乌和“浙江制造”的互利双赢,持续推进“浙江制造”与义乌市场深度融合,把义乌作为“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功能中心。
时隔20多天,11月18日,“浙江制造”标准发布会暨“浙江制造”品牌发布展示平台启动仪式在义乌举行。“浙江制造”品牌发布展示平台将定期向社会发布最新的“浙江制造”标准,成为展示“浙江制造”形象的亮丽窗口。
活动现场,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向社会发布了已研制完成的100个“浙江制造”标准,标准覆盖了高端装备、消费品、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
从强到优
“浙江制造”要做中国制造2025先锋营
一根小小的吸管,看上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而浙江双童公司却把这根小吸管,做成了大生意:“吸管虽然小,但我们挖空心思去做。不盲目和别人攀比,而是专注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二桥说。目前,这家有着21年历史的企业掌握着全球三分之二的吸管专利,今年前半年的盈利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李二桥说,今年年初,《聚丙烯饮用吸管》被纳入“浙江制造”标准立项计划,该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通用的一些标准,增加了一些技术指标并提高了部分指标的要求,于8月26日正式发布实施。和国标相比,“浙江制造”的标准对生产企业和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物质限量要求和性能指标,提高了部分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很多指标上甚至超过了目前欧盟标准,使制造出的吸管更加有利于健康和安全。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浙江省就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标准+认证”的“浙江制造”品牌打造模式。今年5月又发布了《“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根据计划,从现在到2018年,浙江将实现10000人次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培训,树立100家卓越绩效管理示范企业,推进1000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每年开展10个区域性行业“机器换人”技术改造试点示范,组织实施100项省级“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将“浙江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标杆。
“浙江制造”产品标准,是以全面提升产品品质为目标,定位于“精心设计、精良选材、精工制造、精诚服务”,运用“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引领行业走向高品质的团体标准。与大家所熟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同,“浙江制造”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标准,也不是一种市场准入门槛,它是一个高于国家标准、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代表着先进企业和优良产品的综合性、标杆性的标准体系。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制定“浙江制造”标准145项,已有34家企业获得了“浙江制造”认证证书61张,其中国际合作证书10张。
“‘浙江制造’是中国制造的先锋引领。通过‘浙江制造’的打造可以改变中国在国际上偏低端、廉价的形象。”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陆建强如是说。
从义乌到世界
义乌“码头”要做“浙江制造”桥头堡
“义乌是国际化走出去的一个桥头堡。”陆建强表示,中国制造浙江牵头,浙江制造义乌出发。
义乌市市长林毅在致辞中也表示,义乌作为国际贸易大“码头”,对接“浙江制造”,以标准化促进产业化、国际化、便利化,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功能中心,是重要发展方向。
在此前的研讨会上,林毅曾表示,义乌至少有十个方面的优势,为“浙江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保障,其中包括义乌“码头”是国际陆港城市,连接发达的物流体系,紧贴世界市场脉搏,关联千万采购商,对接全球重要展会,实现电商全球购,有量身配套的贸易金融,拥有成熟配套体系,具备优质政府服务,不断释放国际贸易改革红利等。
近年来,义乌市坚持以浙江省“三强一制造”建设为指引,做强标准、做大品牌,在“质量立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质量强市”,实现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制造向创造三大转变。今年2月,义乌市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
义乌市制定并出台了“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并确定双童、易开盖、博尼3家企业为第一批“浙江制造”培育企业,华鼎、华灵、迪元为第二批“浙江制造”培育企业。
今年义乌市成功争取到“聚丙烯饮用吸管”和“铁质易开盖”两项产品的“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定权,目前两个团体标准都已发布实施。
此前,为了助力义乌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浙江省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专门在义乌设立办事处,搭建“浙江制造”企业与义乌市场对接的桥梁。
“我们要充分发挥义乌‘码头’作用,积极打造‘浙江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共享式通道。”在林毅看来,义乌在“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定位和功能安排的定位可以概括为“1+4+X”,具体来说,1就是“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4就是在功能中心框架下,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展示、发布、检测认证及配套服务等4大中心;X,就是叠加义乌“码头”一项或多项服务,包括通关、检验检疫、计量、商标、创意、研发、物流、金融、海外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