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晚8时许,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内,就会出现几个外国人,身着志愿者服装,一边敲着小锣,一边用英语、俄语、阿拉伯语交替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防火防盗防诈骗”。他们是俄罗斯人希尔盖、乌克兰人巴哈塔、巴基斯坦人穆迪。他们不是在拍电影,而是与社区党员一起参加志愿服务。
这是义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在义乌,每年有入境外商50万人次,更有1.3万多外商常驻。义乌市以社区党委牵头,组建党群服务联盟,以中外居民需求为导向,组织外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在精准精细服务中凝聚人心。
鸡鸣山社区有常驻外商1302人,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为帮助外商跨越语言、文化障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汉语、书法、电商等免费培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可以优先报名培训。外籍志愿者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集满72积分,就能兑换一学期免费培训课程。目前,已有28个国家的820余名外籍志愿者,用服务积分兑换课程1800多课时。
每逢中外节庆日,各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中外邻居节、汉语大赛、足球比赛、清明包青团、端午包粽子等等。在稠城绣湖社区,在义乌土生土长的阿尔及利亚杨洋三兄妹,因擅长吟诵中国古诗而成为社区的小明星。
随着中外融合的深入,许多外籍居民从“享受”转向“参与”,从“你们”变成“我们”。伊朗客商哈米常驻义乌16年,他由衷地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义乌大家都是一家人,共治善治才能实现共赢。在福田长春社区,哥伦比亚商人法维奥每周上街文明劝导。在稠城宾王社区,土耳其餐厅老板奥兹坎夜间配合民警对境外人员例行检查。在稠江永祥社区,加拿大姑娘坦尼娅发起“英文角”公益行动,免费教孩子英语。
曾经,一名不同肤色的外国人,就能吸引无数百姓围观。而今,成千上万的外国居民活跃在义乌各个领域,成为城市协同共治的重要力量。
《人民日报》( 2019年04月23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