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2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如何让“文创”产品“走出去”是文旅融合后一个重要课题。得益于目前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或具体的扶持政策及管理办法,现阶段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正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而在“一带一路”的东风下,中国文创企业也正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地“走出去”,努力扬帆出海。
文创“走出去”才能“融进去”
穿越千年的刺绣戏服,同样的工艺,同样的繁复,却变成了时髦的现代华服;翠色青瓷化作文房四宝、精致摆件,处处透露着雅致和宁静……这些致力于传统工艺创新的展览品,来自“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精品展系列展中的“丝瓷茶———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对话”。展览以丝绸、青瓷展示为主,茶文化体验为辅,通过融合式并进的展陈形式,围绕“源、路、艺、器(物)、融”5个关键词,讲述中国浙江丝瓷茶的故事。展览首日,就受到一些外国采购商的关注。
丝绸、瓷器、茶叶在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版图中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希望通过传统的展陈形式及‘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以及不断地进行国外展出,让更多外国友人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实现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张毅表示,在此前阿曼、迪拜等中东地区展出的基础上,他们正逐渐向东欧地区延伸,计划在5月前往捷克展出。
从大英博物馆在天猫开店货品秒空,到故宫口红的嫡庶之争,博物馆文创产品正以强势姿态,成为年轻人潮流化消费中的一员,也成为文化“出海”的主力军。
作为江浙文化宝藏的代表,浙江省博物馆的展区总是最热闹的。这里俨然是一间复古艺术馆,最受欢迎的,是依托馆藏文物清乾隆年间董诰绘制的《西湖十景》册页设计的系列文创产品,目前产品种类已达300多种。就拿系列中的“《西湖十景》团扇”来说,精致的扇面与董诰绘制的《西湖十景》完美结合,轻摇起风,似乎还带着湖面上的荷香。
这系列中,不少是兼具旅行实用性的,比如票夹、旅行箱、化妆包、行李牌等;也有进一步结合动漫元素开发的“西湖十景”印象派文创产品,包括卡袋、马克杯、鼠标垫、文具、手绢等;今年还带来了衍生产品升级版———珠宝饰品。
浙江省博物馆经营管理部主任吴越宇告诉记者:“西湖十景”是杭州最具标志性的文旅形象之一,比如以它为主题的时尚手包,刚在展会上亮相,就成为抢手货。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频繁在海外参展,脚步遍布美国、日本、韩国等地,今年还计划在俄罗斯展览。所到之处,都受到广泛欢迎。”
文创“融进去”才能“活起来”
文创产品,既有中国文化内涵,又代表着中国的设计水平和文创理念,将城市的风雅与气韵都包含其中。“如今人们多少有些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东西,会去寻找一些特别的物品。它不一定要多贵、制作多耗时,但一定要有人情味。”北京知原悟造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曹小兰说。
从2013年开始,一款别致的故宫宫门箱包成了网红,更漂洋过海成了“香饽饽”。这款箱包的设计师便是曹小兰。在本届展会上,曹小兰也把这款“网红”带到了展会现场,当场便有多个外商表示希望进行代理销售。
在曹小兰看来,让文创“走出去”的前提是要让文创“活起来”,而要“活起来”,则必须要“沉下去”“融进去”。“作为文创设计师,就要更加深入了解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留存下来的美,在注重产品文化属性的同时,通过创意让那些宝藏再度发扬光大。”曹小兰说。
文创产业,不仅是我们看世界的望远镜,更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新窗口,让中国与世界、历史与当代、商业与文化的交流碰撞。
集江南的小桥流水水莲元素于一体的雅致茶具“莲心·桥缘”,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设计周上大放光彩后,如今又在文旅会上受到热捧。对此,拾光融尘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姚继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次她带来了300张名片,开展一上午,发得只剩4张。对姚继莉而言,参展的目的,就是想借助展会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让设计“走出去”。现在,显然效果已经达到。
姚继莉说,设计感强、功能性足、性价比高的中国文创产品,是西方人最中意的。他们会感叹,竹节样貌的充电器竟如此别致,纸做的椅子也可以是最强壮的。“这就是中国文创的力量,透过这些重获新生的创意产品,西方文创界看到了中国当代文创人的设计语言和东方诗意而雅致的生活方式。”说话间,姚继莉接到了一位美国客户的电话,电话那头告诉她,“莲心·桥缘”茶具几天时间已卖断货,急需补货。面对产品的国外受欢迎程度,姚继莉也正计划让量产翻番,以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