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一家创意公司的员工在设计电商网站页面。新华社发
黄媛丽手里拿着的,即是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落地后第一单。如今这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关单,被保存在国家档案馆中。(资料图片)
2017年4月29日上午,首趟由英国驶往中国的中欧班列(伦敦-义乌),满载软饮料、维生素等32个货柜的“欧洲制造”,顺利抵达目的地浙江义乌。
鸟瞰义乌。
“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翻山过岭到处走,混过日子好过年。”
这是70年前义乌的真实写照。走街串巷的货郎们曾经经年累月地手摇拨浪鼓,靠“鸡毛换糖”,给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带去一点关于“甜”的记忆。
70年后,在这座1100平方公里的浙江小县城里,曾经的货郎被45万户商家取代。每一天,他们用210万种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满足着中国,也满足着世界。
义乌,成为了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
作为土生土长的义乌人,父辈创业经商的基因和胆识,一直流淌在黄媛丽的血液里。她是义乌第一批海归商人,将第一批外商带进了义乌,用小商品叩开了出口贸易的大门;她也是义乌进口贸易最早的“探路人”,在全世界“海淘”好货。春江水暖鸭先知。从上世纪90年代“海归”创业到成为义乌外贸女企业家,再到如今的义乌市进口商会会长,黄媛丽的头衔变化折射出的,正是义乌这个中国商品经济“风向标”的发展历程。“未来,我们一定能让更多世界品牌从义乌走出去。”黄媛丽说。
挑战自我
误打误撞入行义乌“海归”带回第一批外商
对于“70后”黄媛丽来说,那个“鸡毛换糖”的义乌,其实早已只是父辈口中的传说。她的父亲,是义乌最早一批从事房地产生意的商人,在她的成长记忆中,物质从未缺乏过。
1995年,黄媛丽大学毕业时,原本可加入公务员行列。然而,或许是镌刻在骨子里的义乌基因发作,20出头的黄媛丽并不愿意安于现状,而是选择了独自前往乌克兰进修俄语。
在乌克兰学习那两年,颇有语言天赋的她受到老师青睐,希望她留下来继续深造。但作为家中的独女,父母对她十分挂念。为了照顾家人,毕业后她选择了回国。
没想到在这趟回家路上,她却意外开启了自己的外贸创业之路。
由于登机时携带的行李太多,她大着胆子找到两名乘坐同一航班的乌克兰人,试着托运一部分行李。没想到对方慷慨应允了,随后更是热切地攀谈了起来。在交谈中,黄媛丽得知两人是到中国采购小商品的外商,但他们只知道北京有个大型市场,却从未听说过义乌。
这可让从小在义乌耳濡目染的黄媛丽不服气了。一路上,她不断地向他们介绍义乌市场情况,更极力邀请他们有机会到义乌看看。
商品应有尽有,价格还更便宜,真有这种地方?对于黄媛丽口中的义乌,外商将信将疑。但两天后,在北京结束采购的两人打来电话,说想到义乌转转,请她陪同。
不同于如今的义乌外商云集,20年前的这里很难看到外国人。两人一进入义乌小商品市场,就被并未见过外国人的好奇商户给团团围住了。黄媛丽一路为他们做向导,帮他们翻译。两人也惊讶于这里丰富的货源和低廉的价格,短短三天就采购了一堆产品。
此后,两名外商经常来义乌采购。联系工厂、采购订单、安排发货,其间每一步流程,都少不了黄媛丽的身影。双方熟悉后,他们索性委托黄媛丽直接在义乌采购小商品后发到乌克兰。
“刚开始就纯粹帮忙的心态,不知不觉的就入了行。”黄媛丽笑言,当初回国时也没有想清楚到底要做什么,正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开始接触到外贸这个新事物,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成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 “我在义乌做外贸生意的时候,义乌还没有几个外商。应该说整个义乌的外贸生意开始发展壮大,就是从我们这一批人开始的。”黄媛丽回忆道。
通关之变
做“吃螃蟹的人”小商品“逼”出“市场采购贸易”
创业之初,黄媛丽总是在义乌、宁波等城市间来回奔波。为了采购到质优价廉的产品,经常下到工厂车间一线,检验生产的商品质量是否合格,然后将成品运送到公司仓库,再进行装柜、清关、出货、运往海外。
父母曾多次劝说她,即便是换个普通的工作,也能过得很好。但她却乐此不疲,“既然是我自己决定了要干的事,又是我喜欢的事,总是要坚持。”
随着接触到的外商越来越多,黄媛丽也摸索出一些门道。例如,对于印度、非洲以及拉美国家的外商,最主要的诉求是产品价格低廉,因此只需要做好出口代理服务就行了。
而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外商,对产品品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做好出口代理的同时,公司还要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一次,某个合作工厂生产的产品始终不能满足要求,黄媛丽干脆自己成立了工厂,包下生产线,自主研发生产。
众所周知,义乌小商品出口具有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等特征,出口集装箱多为拼柜,一个集装箱就相当于一个小型超市。为解决小商品通关效率的问题,义乌商品出口一直采用旅游购物贸易方式申报,每批货物价值不能超过5万美元。但旅游购物贸易方式未能解决出口环节的商检、税收、收结汇等问题。
2014年11月1日,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落地。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商品,每批货物价值放宽到了15万美元;每票报关单商品在10种以上,即可实行简化申报,享受海关24小时全程电子通关、简化申报、智能卡口验放,提高出口商品通关便利。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第一单”出口货物,正是在黄媛丽所在的物产中大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产生。黄媛丽清楚记得,这一单来自于一位长期合作的老客户。而那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关单,如今已被保存在国家档案馆中。
观念之变
“卖全球”做到极致义乌商人打起“买全球”算盘
黄媛丽在义乌把外贸出口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义乌也在悄然改变。
2011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实施,进口贸易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扩大进口规模,义乌把中国进口商品城搬迁至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
到了2014年,已连续举办三届的义乌进口商品展,也移师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年,黄媛丽开始把目光转向进口贸易。
在她看来,过去义乌一直都是“卖全球”。随着跨境电商逐渐兴起,国人对进口生活消费品的需求日渐增长。多年内贸和出口贸易让义乌拥有发达的物流网和客商流,义乌天然就具有发展进口贸易的优势。
既然如此,何不顺势而为,发展进口贸易?
从2014年开始,黄媛丽陆续从日本、韩国、法国等国采购了众多孕婴用品、美妆个护以及家居日化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此时,和她一样在义乌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主体已达到323家。
2017年底,由义乌市商务局牵头,义乌市进口商会正式成立,黄媛丽当选首届会长。义乌进口贸易商开始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如今,商会已吸纳会员200余家,囊括了海外生产商、品牌商、贸易商以及服务于进口行业的清关、物流、仓储、金融、律所、会所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各类企业。
黄媛丽介绍,义乌市进口商会把专业的市场采购模式应用到进口上来,联合会员企业组团参加国内外各大展会,进一步扩大义乌进口的影响力,使从事进口贸易的商户从“小、散、乱”的海淘代购,逐步发展成为规模化的跨境电商。截至2019年6月,义乌进口贸易企业主体696家,外贸进口总额为40.5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人物名片
黄媛丽
浙江省义乌市进口商会会长。她出生在义乌一个富裕的地产商之家,却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作为义乌第一代“海归”,黄媛丽是第一批将外商带回义乌的创业者,一路参与、见证义乌从“卖全国”到“卖全球”;作为义乌第一代出口贸易企业家,黄媛丽又率先转型进入进口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成为义乌从“卖全球”到“买全球”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