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真理味道”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9-09-24 15:09:02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记者 李 艳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陈望道、雷烨、邵李青、曾志达、冯雪峰……

  一份份感人至深的书信,印记着红色足迹。一个人的家书,承载着写信人的真情实感。一群人的家书,记录下一个时代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从一封封家书中,我们看到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为了国家民族事业的一片丹心,触摸到革命先烈江河奔流的家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

  纸短情长,是饱含深情的家书,是生死离别的家书,更是催人奋进的家书。

  今天起,中共金华市委组织部、金报全媒体中心联合策划推出“八婺红色家书”系列报道。我们将以22位革命烈士、文化名人的红色家书,展开一段段感人的“初心之旅”。

  反复酝酿错把墨汁当红糖,习近平总书记点赞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人尽皆知,但“真理味道”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陈望道很少有亲笔书信存世。

  1973年5月8日下午,金华市民郑振乾壮起胆子给仰慕已久的陈望道写信,索要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原本,原以为会石沉大海,没想到,短短三天,5月11日,时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已83岁高龄的陈望道就给素昧平生的郑振乾写了回信。

  这封信也成了我市现已发现的陈望道唯一一封给父老乡亲的“家书”。

  “陈望道坚信马列主义,紧跟中国共产党,党叫干啥就干啥。他以一生的努力和追求,践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毕生的心血。”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工作人员陈祥有说。陈祥有是陈望道的亲戚,其岳父陈致道是陈望道的亲弟弟。

陈望道(1891.01.18—1977.10.29),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1891 年1 月18 日,他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金华中学(即金华第一中学),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大学等高校教授。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篇《共产党宣言》,担任过《辞海》总主编,撰写了《漫谈“马氏文通”》《修辞学发凡》等专著。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和经典一起流传至今

  陈望道兄妹五人,他排行老大,下面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

  “陈望道从小品学兼优,学习语言也特别有天赋,精通英语、日语。1920年早春,陈望道接受了戴季陶委托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重任。”陈祥有透露,为了译书,陈望道回到家乡分水塘村,独自住进了堆放柴火、久无人住的老宅。“打扫干净后,放了两条长板凳,一块门板铺在上面,白天当桌子;晚上棉被一铺,又当床。”

  陈望道的家乡分水塘是义乌与浦江交界的一个山村,因塘而名,村口水塘的水,一边流向义乌,一边流向浦江。

  为了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在分水塘待了两个来月时间,足不出户,一日三餐都由母亲张翠婠拎着篮子送上门。

  传得神乎其神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陈祥有听岳母说起过。有一天,张翠婠去收拾碗碟,一进门看到陈望道满嘴黑不溜秋,吓坏了。

  “融,你的嘴巴怎么了?”

  融是陈望道的小名。陈望道这才意识到自己吃粽子蘸红糖蘸错了地方,竟蘸到墨汁里,无意中把墨汁都吃掉了。

  “这一方面说明陈望道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说明翻译《共产党宣言》很难。”陈祥有说,《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到底是用幽灵,还是用怪物、怪影,就这一句话、一个词,陈望道反复斟酌了很久,考虑了三天三夜”。

  张翠婠很心疼儿子,和村里人说:“哎呀,我这个融啊,读书读没用了,红糖、墨汁都分不清,粽子都蘸到墨汁上了呢。”

  老宅采光不好,为了方便儿子看书,张翠婠加了两根灯芯,懂事的陈望道过意不去:“我这么多年不在家,没有好好孝敬父母,现在反过来,还要父母来照顾我,给家里增加负担。”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陈望道把两根灯芯掐灭了一根……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就这样和经典一起流传至今。

1964 年4 月,陈望道(右四)回义乌时和家人合影,右一为小弟弟陈致道。陈祥有供稿

  叫来村干部“老宅捐给国家”

  《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虽只有两万多字,但陈望道“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工夫”,花了两个来月,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终于翻译完成《共产党宣言》。

  1920年4月离开义乌后,陈望道仅回义乌老家六次,相关故事至今仍在家乡传为美谈。

  1964年4月,陈望道应邀到杭州大学演讲,和中文系义乌籍学生合影。演讲结束后,陈望道专程回义乌,这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回到家乡。其间,他住在县城,叫来分水塘村干部“把老宅捐给国家”,并和家人、亲属合影留念。

  在陈祥有看来,这正兑现了陈望道当年的承诺。当年,面对父母“出国留学大洋要一畚箕一畚箕地往外倒”的顾虑,陈望道在二楼的房间写下李白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父母说:“你们让我出去,我将来决不要家中一分田地和家产了。”

  陈望道说到做到。陈望道故居,这幢坐落于山峦叠翠中的幽静庭院,在迎来无数参观者的同时,陈望道的高风亮节也在口口相传中永载史册。

  一段非常珍贵而难忘的记忆

  这是一段非常珍贵而难忘的记忆。

  1973年5月8日下午,郑振乾通过陈赛兰冒昧给陈望道写信道:“最近我们浙江省金华地委举办了第一期兼职理论辅导员读书会,主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我们殷切地要求,将您那时翻译出版的原本寄数份给我们……”

  “陈赛兰是陈致道的大女儿,我妻子的大姐,离休干部,当时在金华地委党校工作,是党校的图书管理员兼打字员。”陈祥有笑着说,郑振乾和陈望道素昧平生,他没想到短短三天后,陈望道就写了亲笔回信。

  振乾同志:

  承索拙译《共产党宣言》,知由于同志们热爱马列主义、热爱共产党之忱,感到无限亲切。但因经过一个白色恐怖时期,到了全国解放时期,中央虽即派人到全国收集旧本,已只能收到七八本了。这七八本,想来就是各革命历史馆陈列的本子,你们要看,可以到那里去看。至于学习,我劝你们读新著,新著有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篇序,比旧本完备得多。

  祝

  好!

  陈望道

  1973年5月11日

  陈望道在落款后,意犹未尽,在信末附言,讲述了自己翻译《共产党宣言》后的一些遭遇。

  “你们要知道我的遭遇,遭遇就是反动派在那白色恐怖时期常把‘共产党宣言’当作我的头衔。无论说什么,动不动说‘共产党宣言’译者陈……要你怕,要你不敢动。不过,我这人是不大知道怕的。我做过上海大学教务长,上海大学就是培养革命干部的大学,有许多干部现在还健在。”

  革命者永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跃然纸上。

  这本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旷世著作,如今仍在持续温暖、影响一批又一批中国人。

  向村民描绘的蓝图终于实现

  望道中学、望道路、望道高速互通、望道森林公园……在义乌,陈望道的元素随处可见。为了让“信仰的味道”传播得更远,近年来,义乌着力打造望道信仰线。该线起于城西街道横塘村,经七一村、石明堂村、何斯路村,至分水塘村,全长约13公里。

  “信仰线是一条红色旅游线,游客们在这里品味信仰的味道,感受信仰的力量。”让陈祥有欣慰的是,在信仰线上,100年前,陈望道向村民描绘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100年前,分水塘到义乌城里,要翻山越岭很不方便。陈望道向村民描绘美好的蓝图:“有一天,我出去,有条件的话,帮你们打开这个山洞。”

  2019年1月18日,随着东(河)萧(萧皇塘)线贯通,分水塘村到义乌市区仅需十几分钟车程。陈望道向村民描绘的蓝图在100年后终于成为现实。

  而这,正是对“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最好注脚!

  题图为陈望道故居及情景还原。

  摄影李建林制图黄 露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