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龚盈盈 实习生 季品娴 文/摄)一个阳光和煦的清晨,记者按响了离休干部王明才家的门铃。门前不大的院子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阳光驱散了阴霾,那些炮火纷飞的日子似乎已离我们愈来愈远,只有在王老零零散散的回忆中,还能觅得一些踪影。
王明才,1924年生,浙江镇海人。1943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58师172团宣教干事、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连指导员。1956年,复员转业至浙江省人事局干部处。1958年开始先后在义乌报社、义乌县人民医院工作。1976年,任义乌县卫生防疫站副站长。1983年12月离休。
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今年96岁的王明才老人家中的每一枚勋章,额头上的每一道皱纹似乎都述说着一段段珍贵的故事,这也是他最引以为傲的经历。
首战大获全胜
19岁参加新四军,21岁加入共产党,一次次抉择改写了王明才的人生轨迹,开启了他数十载的战斗岁月,也让他与义乌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明才6岁以前住在上海,家境富裕,后来由于父亲失业,家道中落,年少的他为了糊口前往苏北泰县运粮河镇做苦工,这个镇恰巧是日伪军的一个驻点。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一个月后,新四军攻镇时将日伪军全部歼灭。机缘巧合之下王明才加入了新四军苏中军区一师一旅一团三营七连,正式进入革命队伍。
参军不久,他就迎来面对日军的第一场战斗———车桥战役之芦家滩阻击战。芦家滩离淮安城6公里,是从淮安到车桥的必经之路,中间是个下载的口袋地形,周边是一片芦苇荡,淤泥很多,人走进去就会被困住,部队决定在这里对日军进行伏击。1944年3月3日,天起大风,黄沙漫天,吹得脸颊隐隐作痛,王明才和战友们顶着风沙挖战壕、埋地雷,为几天后的战斗做好准备。3月5日,车桥战役打响,日军乘坐七辆卡车从淮安出发支援车桥。
“我们粗略估计,车上大概有240名日军,一进入伏击圈,我们就猛烈开火,日本鬼子惊慌失措,有的被地雷炸死,有的陷在淤泥里被我们活捉。”王明才说,这一战日军伤亡60余人,被俘十余人。我军还缴获了一批轻重武器和战利品。
“看见平时耀武扬威的日本人像小绵羊一样乖乖地跪在我们面前,心里别提多自豪了。”芦家滩一战振奋了士气,也让王明才更加坚信日军并非是不可战胜的。“当兵是我一辈子的光荣。”提起这段回忆,王老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
芦家滩战斗后,王明才跟随部队辗转浦江、上海多地作战,先后参加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等,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
和平来之不易
翻开王老家中的一本旧相册,一张黑白照片跃入眼帘:照片中身骑白马,意气风发的青年就是王明才。“这是我参加抗美援朝时缴获的敌军战马,用来拉机枪大炮的,可壮哩!”回忆起战马的由来,老人难掩骄傲神色。
1950年11月初,王明才所在部队奉命前往朝鲜战场。那片陌生的土地洒满了他和千千万万名革命战士的血泪。部队从兖州出发,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朝鲜边境江界,但拦在战士们面前的是零下40℃的严寒。“鸭绿江上的冰很厚,可以直接开汽车了,但我们穿的都是国内带去的薄棉袄,冻死了很多人。”王明才说,尽管伤亡惨重,但部队丝毫没有放缓前进的步伐,经过7天的急行军,终于到达目的地运水里,稍作休整就马上投入战斗,首战就是和美军王牌陆军第一师。提起这次战斗,王明才记忆犹新:“整整打了三天三夜!终于把美国佬打跑了,还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军车还有食品罐头,可惜都冻硬不能吃了。”
回忆起那段岁月,老人显得神色凝重,“不容易啊,真不容易!”参军以来,他曾经有过三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两次都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第一次发生在执行任务的途中,王明才一个人在路上走,突然遭到敌军四架飞机的轮番扫射,危急之中路边田埂里一个石板盖着的洞救了他一命。第二次情况更危急,据王明才回忆,那天他正在屋里写稿子,刚听见飞机的轰鸣声,还没来得及反应耳边就响起房屋的倒塌声和炮弹的爆炸声,他急中生智,躲在了相对稳固的墙角处,躲过了一劫。还有一次发生在日军投降北撤时期,王明才和战友没有赶上大部队的渡船。没想到渡船在离岸不到三公里的地方发生状况,连带着船上一千多名官兵和武器沉入江底……
“我是幸运的,和我并肩作战的很多战友却永远长眠于异国他乡的土地了……”在无数牺牲的战友中,老人还能报出名字的其中一位就是172团一营三连连长杨根思。那是初到朝鲜的第二场战役,战役虽然取得胜利,但王明才所在部队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有的连队100多人只剩七八个,有的一个排一个班全部牺牲,还有许多被冻伤。连长杨根思在战后被找到时,只剩下一只手臂和破碎的军装。还有172团的政委李树仁,在身负重伤的时候还不忘指挥其他同志继续追击敌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激昂又悲壮的诗词是对革命先烈不凡一生的最好注解。“面对鬼子我们都是用命在拼,和平来之不易,不要重蹈覆辙。”王明才感慨地流下了泪水。
如今,王明才一家四世同堂,生活美满,其乐融融。看着生活一天天变好,祖国一步步强大,作为抗战老兵,他由衷地感到骄傲。王明才的女儿王雪虹在接受采访时称,父亲年轻时为国尽忠,为党忠诚,勇敢正直,还用治家格言等教育晚辈要自食其力、谦和待人。“我觉得,父亲真是了不起的人。当兵是他一辈子的骄傲,也是我们全家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