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公益的楼有德,为困难户送上慰问金。特约记者徐庆丰摄
中国义乌网10月29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余依萍)“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这句话出自《左传》,大意是做慈善是行善者发自于心底的爱,其恩德会益于他人和社会。“布衣善人”楼有德,正是秉承这样的初心,一直默默坚守在慈善路上。
10月22日晚,记者在赤岸镇山盆村见到了楼有德。“年纪大了,喜欢住在清静一点的地方,每天早睡早起,有时间做做公益,都挺好。”难以置信的是,眼前这位花甲老人,临时租住在简陋房子里,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却有着一个始终无悔的“嗜好”———做慈善。
与慈善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在义乌,大家对楼有德已经不陌生。1955年出生的楼有德,是城西街道夏迹塘村人,20多年来,他把扶残助弱当作义务,把关心公益事业当作幸福,倾注殷殷真情和拳拳之心,尽自己的力量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记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公益,但早年间的两件事,却一直触动着楼有德的敏感神经,提起时几度哽咽。
“20世纪80年代初,我走南闯北做生意,在去贵阳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小伙子。”楼有德观察了一天后发现,该男子从上车后就不曾进食,于是上前问道:“小兄弟,你是去哪儿的呀?”男子并没有理会,后来楼有德多买了一份盒饭递给小伙子,这才得知,小伙子已经身无分文,甚至是逃票上了火车。“下车前,我拿出10块钱交给他,没想到他竟然‘扑通’一下跪在了我面前。”说到这里,楼有德眼角泛起了泪花。
因为长堰水库的空气好,2003年临近年关,楼有德在圣寿寺边上租房小住了一些时日。“腊月廿五的时候,很多老人已经被家中子女接走了,我从寺庙食堂的工作人员那里得知,剩下的几个应该是无家可归的孤寡老人。”
“10来岁的时候,我就出去流浪了,每天过着晚上喂蚊子、早上饿肚子的生活,打心底渴望一家团圆过个年。”老人们的遭遇让楼有德想起了少年时的心酸,于是马上下山给老人们订了蛋糕。除夕当天一大早,他为老人们送去了蛋糕和刚买的鸡鸭鱼肉。当接过楼有德手中的新年红包时,几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要做一辈子好事却不容易。从那以后,楼有德就认定了“慈善”这条路并坚持至今。
走到哪里把好事做到哪里
在很多人眼里,楼有德对公益的坚持甚至有些“执拗”。得益于这份执着,很多人重燃起对未来的希望,不少人私下称他“布衣善人”。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楼有德主动交纳2万元特殊党费,同时向汶川捐献了10万元爱心赈灾款;2011年,楼有德捐资10万元,在婺城区设立“有德爱心帮教基金”,用于向刑满释放的贫困青少年提供短期资金支持;2013年,楼有德被金华授予“最美金华人”、第三届道德模范称号……
据不完整统计,数十年来,楼有德先后在义乌、重庆、上海等地捐赠近70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失足少年、患病儿童、受灾群众、农村老人等,设立爱心基金,把爱心的种子播撒在自己走过的各个地方。
“前两日,上海的儿子和杭州的儿子都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去家里做客,这可让我犯了难,手心手背都是肉,偏心不得。”说起这些孩子们,楼有德如数家珍。原来,楼有德口中的“儿子们”,都是2010年以来,在他的资助下完成大学学业的寒门学子。为激励孩子们在校勤奋学习,楼有德和他们签订“爱心助学协议书”:只要获得奖学金,凭荣誉证书就可以到他这里再领一笔奖学金,金额按学校发的奖学金数额计。“现在45个孩子都完成了学业,且在校内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有4个孩子念了研究生,我鼓励他们去读博士,知识改变命运。”楼有德说。
最近两年,楼有德的身影不时出现在义乌城乡的一些民间晚会上。这个时候,除了慈善家,他的身份还是一名唱红歌的业余歌手。把公司交给子女打理后,楼有德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但他并没有打算在慈善事业上“退休”,反而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多行实在一点的善举,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019年10月17日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当天晚上,楼有德在苏溪镇西山下村举行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晚会上亮相,用高亢嘹亮的歌喉连唱三首红歌后,他为西山下村12名家庭困难户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做好事容易上瘾,能在有生之年帮助有需要的人,心里舒坦,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楼有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