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27日讯(通讯员 韦悦)3月26日早上,义乌城西街道益公山村的村民会听到一首熟悉而又舒缓的歌曲。这是保洁车播放的垃圾分类歌曲,这意味着:保洁人员上门收集生活垃圾的时间到了。
自2019年9月1日起,益公山村村民实施生活垃圾“定时上门”收集投放模式。现在,村里家庭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
两个垃圾桶,五个大区块
益公山村自2001年着手“旧改”,现已基本完成改造。目前,全村有户籍人口1100余人、515户,租住人口4500人,小区共有8名保洁员负责垃圾处理工作。
“以前村里收集生活垃圾,不规范,缺准则。”益公山村村委干部吴敬能告诉记者,“有时候保洁人员来了,村民家里没有人。村民家里有人了,保洁人员又不到位,而且,垃圾不分类,所有东西都混一起,气味很大,不卫生。”
建设美丽乡村,本质是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益公山村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村里实情,决定探索实施“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制度。具体办法是:撤销每户原来随便放在大门口的垃圾桶,为每户配置两只整洁干净的新型垃圾桶,分别标注“可腐烂”“不可腐烂”两个名称。投放时,村民先将垃圾区分开,分别归置到不同的垃圾桶里,再行投放。同时,统一村里生活垃圾收集投放时间,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严禁随时随地投放,更不许随意投放。“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后,全村划分5个区块,村民将分类好的垃圾定时拿到垃圾车即可,大幅减少了保洁员工作量。另外,污染源也大大减少,有效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吴敬能说。
“党员红”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益公山村规定:村民生活垃圾投放时间是每天早、中、晚各2小时,其它时间不能乱投、随意投。那么,问题来了,一些老年农户因为年龄大了,或行走不便,万一错过每天早中晚各2小时的投放时间,该怎么办呢?
“错过时间是不是就不能扔垃圾了?”吴敬能告诉记者,刚开始时,不少村民确实有这个顾虑。后来,随着村里党员干部的积极主动参与,村民的疑虑慢慢打消了。对于实在行走不便的老人,村里的党员会主动帮忙上门收集垃圾。
“垃圾分类其实很简单。家里扔垃圾时,只要用点心都能做好分类。”村民吴功义说,“刚开始确实让人不习惯,但后来发现卫生好了,环境好了,人的精神也跟着好了,我们心里不知多欢喜。”在现在的益公山村,村民们都把投放垃圾当成了休闲、散步等锻炼活动,有时候,遇到村民还可以互相唠唠嗑,大大增加了村民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