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风尘仆仆的安徽一家人,来到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
“您上哪里去了啊?您看看,家里人都在找您,您怎么就不想我们?”“您怎么会来到义乌的?这些年我们都在找您。”“您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又听不懂普通话,怎么可以一个人出来呢?”……见到苦寻7年的母亲坐在石凳上一副茫然的样子,3个女儿泪流满面,不住地轻声追问原因。周围的人都泣不成声,几名救助中心工作人员也跟着红了眼眶。
坐在石凳上的老人,名叫祝义菊,今年71岁,安徽省金寨县人。她怎么会从安徽来到义乌,家人为何苦寻7年都找不到她?事情还得从7年前说起。
43岁的熊心琳,是老人的儿媳妇。“我婆婆有精神问题,状态时好时坏。以前在安徽老家生活,病情发作时会出走,但都走不远。”2014年,熊心琳和丈夫在永康找到工作后,就把婆婆从安徽带到永康,方便日常照顾。
2015年7月7日,熊心琳发现婆婆很晚了还没回家,就和丈夫在村里村外找。随后又发动在永康的其他家人和亲戚朋友一起找,但一直没有音讯。
后来,他们在永康派出所报了案。“婆婆走失后,我们每年都组织家人寻找。找遍永康后,又前往周边的武义、东阳、金华寻找,寻人启事就贴了800多张。”熊心琳说,一听到哪里有认尸的消息,就连忙赶去看。7年来,他们已成为永康、武义、东阳、金华等地殡仪馆和救助站的“常客”。
“虽然一直没有音讯,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看到妻子泣不成声,老人的儿子周其阳不由得上前安慰起妻子。他说,直到前几天接到安徽派出所民警来电,才知苦寻7年未果的母亲已落户义乌。6月24日,他向公司请假,带着妻子来到义乌,在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见到了母亲。“7年未见,她变得白白胖胖,非常感谢义乌这边把她照顾得这么好。”
“为了帮你母亲早日找到家人,7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寻找。”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主任张杭春介绍,老人是2016年1月30日上午自行到义乌社会救助中心寻求救助的。由于老人不愿说话,身上也没有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始终问不出有价值的信息。2016年8月25日,救助中心在当地报纸和相关网站刊登了老人的寻亲公告,并做了人像比对、DNA配对、社会寻亲甄别,但一直无音讯。
之后,义乌市公安局北苑派出所在为老人办理集体户口时,通过人像比对甄别,成功比对祝义菊,才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