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佛山市,自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4日,该市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这个听起来陌生的病症引起网友讨论。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这种病毒主要由一种叫伊蚊的蚊子传播,它也可以传播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伊蚊主要在白天叮人,喜欢在干净的积水中产卵,所以多在雨季大量繁殖。蚊子叮咬病人时,吸入病毒,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几天后,进入其唾液腺,当蚊子再次叮咬人时就会传播病毒。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义乌人俗称的“花蚊子”,学名伊蚊(花斑蚊),堪称自然界危险的“病毒快递员”。当蚊子叮咬了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人,病毒会在蚊子体内经历2至10天的“复制期”。一旦完成复制,这只蚊子便会成为“终生带毒者”,此后,每次叮咬健康人时,病毒就会随着唾液注入新宿主。这也是基孔肯雅热能快速扩散的重要原因。
人一旦被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约2天后即可发病。典型症状主要有三个明显特征:
突发高烧,体温会骤然飙升至39℃以上,通常持续发热1至7天。部分患者会出现“双峰热”——退烧3天后再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
关节剧痛,这是基孔肯雅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患者的手腕、脚踝、手指等关节会剧烈疼痛,甚至痛到无法活动,走路像机器人。更麻烦的是,部分人的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3年以上。
出现皮疹,发病后2至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常伴随明显瘙痒。少数情况下,病毒还会“攻击”脑膜、肝脏等器官,但无须过度恐慌,经及时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1至2周内就能康复。
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早期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就医时请主动告知近期活动轨迹(尤其是是否去过蚊媒传染病高发区),帮助医生快速诊断。
健康小贴士>>>
预防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最核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防蚊灭蚊。义乌市疾控中心专家温馨提醒,当前已经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要做好三点筑牢防线。
个人防护,户外暴露部位(如手臂、脚踝)涂抹驱蚊剂,注意耳后、颈部等隐蔽部位;野外活动时穿浅色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裸露面积。
家庭防护,安装纱门、纱窗及使用蚊帐,形成物理屏障;室内用蚊香、电热驱蚊液等合规杀虫剂驱蚊,使用时注意通风;每周清扫卫生死角,倾倒门前屋后积水以消除蚊虫孳生地。
旅行提示,出发前务必查询目的地是否有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准备好有效的防蚊用品;优先选择有空调、纱门纱窗的住宿环境,减少蚊虫接触;即便是在室内,也建议睡前检查床周是否有蚊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