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14日讯(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程雄)1920年的春夜,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里。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年轻人正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当母亲进来却发现儿子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蘸着墨汁吃掉了粽子。
这个蘸着墨汁吃粽子的义乌人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就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今天(5月14日)上午,《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开馆暨《共产党宣言》精神传承座谈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杨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义乌市领导林毅、陆品能、骆小俊,陈望道家属代表陈振新、朱良玉,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共聚望道先生工作半生的复旦校园,重温“一代宗师”陈望道的生平,传承“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红色精神。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征主持座谈会。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在致辞中表示,望道老校长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影响和培育了无数先进分子积极投身革命,促使他们由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真理之光”,那么望道老校长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信仰之源”,成为共产党人信仰的起点,在中国大地上催生了无数革命先驱源源不竭的奋斗动力。将陈望道旧居打造成《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就是要追溯信仰之源,传播真理力量,传承和继承《宣言》精神,使之不仅成为复旦党史、校史的教育基地,也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红色地标。
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林毅代表义乌市委、市政府和家乡父老,对展示馆(旧居)开馆表示诚挚的祝贺,向复旦大学在《共产党宣言》薪火相传中的政治站位和精神高度致以崇高敬意,对望道先生表示深切缅怀。林毅说,感怀望道,我们看到了临危担当、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看到了孜孜以求、敢为人先的辛勤探索;看到了恭敬桑梓、心系故土的家乡情结。望道先生的淳朴、勤勉和坚守,与“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当代义乌精神异曲同工。如今,“望道元素”、红色基因印刻、根植在义乌大地上,共产主义的真理和共产党人的信仰在这片土地上接续传承、生生不息。林毅表示,义乌与复旦因望道先生而结缘,真诚地希望借助展示馆(旧居)这一平台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多领域合作,推动校地共同发展。
会上,王荣华、虞丽娟、徐建刚、刘东昌、上海市委宣传部发改办副主任陈巧云以及陈望道之子、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陈振新等分别作主题发言。
随后,义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陆品能与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玉刚共同签署复旦大学陈望道旧居和义乌陈望道故居结对共建协议。林毅代表义乌向复旦大学陈望道旧居赠送馆藏纪念品。
《共产党宣言》版本展策展人范强鸣现场向复旦大学捐赠200种《共产党宣言》版本,焦扬向陈振新、范强鸣、邵磊三人颁发捐赠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