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天气热,我基本上天天吃路边摊上的食物,平时也不太注意卫生,没想到肚子里有这么多虫子,看看都吓人。”5月16日,刚在浙医四院做完手术的云南小伙小成看了医生从他肚子里取出的3条细长的肉色小虫时,连说“不忍直视”。
小成今年20岁,在义乌打工。5月15日,因为车祸受伤引起小肠破裂,被送入浙医四院急诊中心。该院普外科医生杨晓辉对他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时,发现里面有一条约15厘米长的肉色虫子,从小肠内的破裂处钻进腹腔内。
在随后的手术中,医生将这条虫子从小成的腹腔中取出,仔细检查整段小肠,又发现两条长度相当的成虫,术后又他进行了驱虫治疗。
杨晓辉介绍,寄生在小成肠道内的这3条虫子就是常见的蛔虫,最大的“爱好”就是“钻孔”,能在人体内四处游走,感染率较高。蛔虫病主要是人因误食含感染期蛔虫卵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吃了不干净的瓜果蔬菜或不注意个人卫生,就有可能吃下蛔虫卵。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清除,它能在人体内活一年时间。蛔虫感染时,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寒战、发热、黄疸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医生建议,预防蛔虫感染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吃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另外,做驱虫治疗也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常用的驱虫药物有甲苯达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等,驱虫效果都较好,且副作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