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29日讯(商报记者 龚艳)佛堂,因佛而名,因水而商,因商而盛。
她是印度高僧达摩“佛光透彩传万代,堂烛生辉照八方”的绝唱;是宋代诗人楼钥“野色撩诗思,村醪引醉乡”的咏叹;也是老佛堂人王春平“举目是景,气象万千”的骄傲。
印象佛堂,繁华与宁静兼得,传承与创新兼具。30载春华秋实,30年岁月如歌,今日:古镇芬芳气自华,新城已露尖尖角。
老街民苑,见证古镇辉煌
去佛堂,老街不可不去。2000余米长的老街,承载着佛堂从清朝中期开始迄今300多年商贸兴旺的历史,见证着这里曾经的喧嚣与繁华。厚重的文化与久远的故事依旧深深刻在老佛堂人的脑海里。当你踏上厚重的青石板,仿佛就能感受到古镇千年不息的“脉搏”。头发花白的老人摇着蒲扇,躲在绿荫下聊着,孩童嬉笑打闹着;老远就能嗅见佛堂千张面飘出阵阵香味,满是人间烟火味。
过去的十多年间,佛堂老街保护、开发、利用并重,先后引进46家特色店铺、34家画廊和工作室,并成功入选省特色商业示范街。“过往的一切都还看得见、摸得着,真好,真好!”古稀老人陈运泉品着茶,向前来参观游玩的游客介绍着佛堂,那股子自然和骄傲,就快溢出嘴角。店铺里的老物件联结着古今,陈运泉引以为傲,而这些的背后,是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着对佛堂的坚守。
“桥浮佛镇贯长虹,二岸云衢路自通,一带松舟横水面,千寻铁索锁江中”。老佛堂人的记忆里,万善浮桥是挥之不去的一种信仰。桥在船上走,船在水中游,这座2017年恢复重建的新桥来自45个民营企业、160多位个体户户主的慷慨解囊。“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古镇边的浮桥恢复重建,阔别整整50年,心底里别是一番滋味啊……”老人们说话的时候手微微颤着,眼里却仿佛有泪。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扎在泥土里的“记忆”,是社会向前发展真实的“年鉴”,是区域特色文化活的“展板”。白墙青瓦、庄重典雅、巧夺天工、纯朴深厚,老街13处文保单位(点)、鳞次栉比的古居民巷,以及对岸古民居苑一期33幢精美绝伦的徽派古建筑,触碰到的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
有目所及即为证。30年来,双林寺、渡磬寺、新华剧院……淳朴善良的佛堂人从未曾辜负先辈与光阴留下的馈赠。
画里南江,助力乡村振兴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用林则徐的这首诗描绘当下南江一带风光,可谓恰到好处。清澈见底的溪流,隐然有声的摇石,古朴悠远的古道,幻如仙境的滩林,鳞次栉比的古村,美丽动人的传说……十里南江,是梦中的江南,让人如沐春风、一见倾心。
由城投集团、佛堂镇等联手打造的“画里南江”美丽乡村精品线全长13.3公里,围绕南江两岸秀美的自然风光,按照“一片江滩+两条岸线+三大产业+十个村落”顶层设计来规划,围绕“基础设施先行,产业招引同步,农村众创致富”思路,突出梅林村、南王店、钟村、画坞坑等头中尾四个重点村的“山、水、田、园”功能定位并予以重点打造,义乌“富春山居图”尽在眼前。
游罢南江,在午后惬意的时光里,小六石村的玻璃天桥正迎接着一批又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去年今日,村民们从未想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村子会有这样的大变样,那时候发展乡村旅游的设想只有大片的质疑声和嘲笑声。”80后的小六石村村支书周来来说起村两委的“突发奇想”,而今如释重负,却坦言任重道远。
每股5000元、共800股的方式向全村人公开认筹,不到3天,400万元资金筹集到位,看着一笔笔转入村集体账户的款项,周来来红了眼眶,“村民的这份信任和支持,我们决不能辜负!”今年4月20日,小六石村旅游公司股东分红大会上,村民朱樟荣第一位接过“分红”,当天,60位股东共同分享首批120万元分红。玻璃天桥开放仅两个月就让村民尝到了改革创新的“甜头”,这是村里30年来的头等稀罕事,一时间便传遍了佛堂乃至整个义乌。
五颜六色的3D墙绘和各类亲子游乐设施、一览无余的乡村精致,站在高百余米的天桥上,你惊喜于旧日里的乡村形象已摇身变成崭新模样,更有理由相信,30年时光赋予乡村的,不再是斑驳的印记和残破的村庄,而是振兴的力量和创新的驱动。
大道广场,翻开新城篇章
回顾往昔,佛堂一步步走来,新业态不断集聚,文化与旅游不断发展……每一步都迈得坚定有力,点点滴滴都印在“老佛堂”们的心里。
63岁的王春平,生在佛堂,长在佛堂,工作在佛堂,这里,正是他一辈子的根,这里也是他一辈子看不够、爱不完的地方。
位于佛堂镇黄金地段的宝龙广场,商业体量8.1万平方米,立足于佛堂镇及周边居民家庭消费需求,集购物、生活配套、儿童、餐饮、休闲为主,打造佛堂“悦”生活。忆起第一次去家门口的宝龙广场的情景,王春平自嘲是“焦大进大观园”,左瞧右看,没想到家门口居然有如此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城市综合体,就连杭州朋友也啧啧称赞:“佛堂不像镇,更像城。”
让杭州朋友拥有如此感慨的还包括宝龙广场边上的佛堂大道。2010年,佛堂镇被列为全国2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浙江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秉承着“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管理为要、融合互促”方针,佛堂镇以古镇风貌为基、双林文化为魂、商埠精神为脉,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很难想象,这条路的前身是拥挤不堪的稠佛路,只有双向四车道。随着一次次道路扩建,稠佛路逐渐变成双向六车道为主,同时更名为佛堂大道。去年5月,佛堂大道开始实施排水管道、绿化工程、公交站点、道路照明等精品道路建设工程,仅仅半年左右时间,佛堂大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绿化带内,假山、盆景,交相辉映;两侧,树木、紫荆花灯,相映成趣。如今,佛堂大道就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大道、景观大道、迎宾大道。
回顾往昔,佛堂一步步走来,新业态不断集聚,文化与旅游不断发展……每一步都迈得坚定有力,点点滴滴都印在“老佛堂”们的心里。
63岁的王春平,生在佛堂,长在佛堂,工作在佛堂,这里,正是他一辈子的根,这里也是他一辈子看不够、爱不完的地方。
位于佛堂镇黄金地段的宝龙广场,商业体量8.1万平方米,立足于佛堂镇及周边居民家庭消费需求,集购物、生活配套、儿童、餐饮、休闲为主,打造佛堂“悦”生活。忆起第一次去家门口的宝龙广场的情景,王春平自嘲是“焦大进大观园”,左瞧右看,没想到家门口居然有如此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城市综合体,就连杭州朋友也啧啧称赞:“佛堂不像镇,更像城。”
让杭州朋友拥有如此感慨的还包括宝龙广场边上的佛堂大道。2010年,佛堂镇被列为全国2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浙江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秉承着“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管理为要、融合互促”方针,佛堂镇以古镇风貌为基、双林文化为魂、商埠精神为脉,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很难想象,这条路的前身是拥挤不堪的稠佛路,只有双向四车道。随着一次次道路扩建,稠佛路逐渐变成双向六车道为主,同时更名为佛堂大道。去年5月,佛堂大道开始实施排水管道、绿化工程、公交站点、道路照明等精品道路建设工程,仅仅半年左右时间,佛堂大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绿化带内,假山、盆景,交相辉映;两侧,树木、紫荆花灯,相映成趣。如今,佛堂大道就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大道、景观大道、迎宾大道。
改革红利,惠及一方百姓
身为佛堂书协副主席的王春平,经常与一帮书画好友,去佛堂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笔会活动。2017年8月,佛堂镇作为唯一一个乡镇级试点,全面承接全省群团改革试点工作。镇党群服务中心共4层,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辖区群团改革工作的核心节点,可有效辐射义西南近30万群众。
佛堂镇党群服务中心隔壁就是刚建成投用的佛堂镇新行政服务中心。该中心整合公安、国税、地税、不动产登记等40个“一站式”办理窗口,共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546项,占93.6%,其中156项实现“零跑”。在“最多跑一次”基础上,深化提出“最多拨一次”,开通热线电话、APP等多种诉求渠道,一个口子统一受理,由专人服务反馈,做到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王春平说,现在是数据多跑腿、工作人员多跑腿,群众要少跑腿甚至零跑腿。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古镇里听得到群众的笑声,承载起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让老百姓的愿望,落地、生根、发芽。”副市长、佛堂镇党委书记喻新贵的心里,留住古镇的精魂,让改革释放的红利惠及每一位老百姓是最大的心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佛堂镇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佳音频传———今年年初,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佛堂。“目前,我镇正在大力实施义乌江至金华段的生态廊道建设,全力加速科创廊道培育,并加大交通路网建设。力争通过合力共建同心圆,把佛堂打造成为‘生态美、产业兴、人才聚、交通便捷、百姓富裕’的全市三条廊道建设典范,为浙中崛起贡献佛堂力量。”佛堂镇镇长陈俊生铿锵有力地说。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在佛堂这片13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将继续演绎着自己的不平凡,可以预期,有朝一日,双江湖大学新城拔地而起,这里,将成为义乌一个新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