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真理和信仰的味道”是甜蜜的——探访义乌分水塘陈望道故里

发布时间: 2018-05-29 14:20:39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周国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5月25日上午,到义乌参加一个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给了我一个去实地体验“真理和信仰的味道”的机会。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原来他吃错了,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却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对他的战友们意味深长地讲述了这个在义乌民间流传的错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以后他又在几个重要场合讲过。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望道98年前在义乌家乡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发生的一件趣事。近期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各类活动中,这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所揭示的“真理和信仰的味道非常甜”寓意,是被高频引用的词语。

  这几年一直有去陈望道故里一探究竟的念想。前天上午,到义乌参加一个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给了我一个去实地体验“真理和信仰的味道”的机会。俗话说得好,择日不如撞日。活动一结束,我们就直奔分水塘村,这就是陈望道的故里,也是他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地方。

  分水塘村位于义乌市西北部的大峰山、大草坪脚下,西邻浦江县,现在已经属于城西街道管理的距城区15公里的近郊农村。义乌同志说,从商城出发到目的地也就20分钟左右车程。但是,由于该路全线正在大修,我们走义浦线从浦江黄宅绕道过去。沿途绿山环抱,清溪潺潺,经过浦江县黄宅、陈铁店等村,村容整洁干净,美丽如画。翻过戚家岭,看到一座沿山而建的村落,村口立着分水塘的村牌。我们下车进村,只见村里正在整修。村干部介绍,村里制定了村庄规划,现在主要围绕陈望道故居,对周边村道和建筑进行改造,以彰显村里的特色。

  穿过村里的祠堂也是文化礼堂,再弯过一段小路,不远处有一幢坐北朝南的江南庭院建筑,这就是陈望道故居。走进大门,有一狭长的天井,左边是高大的枇杷树,右边是茂盛的杏树,都挂满了果实,给深宅大院平添无穷生机。陈宅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两间。据说,该楼房建于清朝宣统年间,全部是木结构建筑,梁枋、雀替、挂落、门格上都有精美的木雕。据说,光木雕就花了三年时间。可见当时主人还是相当富裕殷实的。

  其实,陈望道的先辈是真正的草根出身。其祖父是位种蓼蓝加工靛青的农民。当地时兴加工制造染料,但许多靛农因加工不善几至破产,而其祖父因工艺独到,邻近的靛农都将种植的蓼蓝投售给他家。陈家因此逐渐致富。到陈望道的父亲时,家业更大,所以有能力建造大宅,同时也因自己饱受没有文化之苦,下决心培养子女上学,陈望道兄弟3人从小都上新式学堂,直至大学毕业。陈望道与其大弟在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又留学日本。

  话说陈望道1919年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毕业后,回国在杭州的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教书。因其在留学期间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提倡思想解放,被当局以“非孝”、“废孔”、和“共产”、“共妻”的罪名查办,于1920年5月回到分水塘村探亲休息。在这里,他潜心研究新思潮,首译了《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取火”和“点火”的作用。其后,他到复旦大学任教,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中共早期组织地方发起组成员,后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因看不惯陈独秀家长专制作风而脱党。此后陈望道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学研究和大学教育上,主持编纂了《词海》,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陈望道对中国政治、文化、社会进步无疑是十分重大的,但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在回家探亲休息期间为中国取来的马克思主义“圣火”。

  如今的陈望道故居已经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宅正面三间是客厅,正中立有一尊陈望道先生的半身铜像,背后墙上挂着中共党旗和《入党誓词》,上面挂着一块汪道涵先生题写的“陈望道故居”匾额。看来这里常会举办入党宣誓等党日活动。四周墙上挂着介绍陈望道生平事迹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听着村里讲解员娓娓道来。从她介绍中知道了,陈望道当时为了保密,翻译不是在此屋而是在50米外自家简陋的柴屋内挑灯进行的。可惜这间柴屋前几年毁于火灾。柴屋遗址满地碎砖破瓦,竖立着刻有习近平总书记讲述陈望道故事的钢制牌匾。伫立在柴屋遗址的牌匾前,脑海里浮现出陈望道漏夜挑灯、奋笔疾书、忘我翻译的VR,心里翻起阵阵涟漪。我在想,红糖是义乌的特产,红糖水蘸粽子是当地的特色吃法。陈望道错把墨汁当红糖水,可见其当时对译作的用心投入,如痴如醉、心无旁骛。一阵喧闹声把我拉回现实,又一批访客慕名前来参观。村干部说,今年以来,来村里访问者陆续不断,明显增加。看来,大家都想来品尝“真理和信仰的味道”。

  已到午时,义乌同志带我去隔壁村的农家乐用餐。这个村叫何斯路村,听上去很有文化。村干部介绍,何为村里大姓,斯路取自“逝者如斯”之音义。该村围着叫志成湖的水塘依山而建。近年来,依托良好的山水生态,整治村居环境,种栽了大片熏衣草,家家户户办起了农家乐,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熏衣草旅游休闲村。听说,还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休假,有的一住都是好多天。五月是熏衣草盛开季节,我没时间去花圃,但也闻到了阵阵飘过来的熏衣草香味。

  分水塘、何斯路,都因水而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这个曾经在欧洲上空游荡的“幽灵”,向亚洲和全世界拓展,虽然遭遇曲折,但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改变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引进东方中国之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的“强起来”,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真理力量。

  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的地方,也是后来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领导创建的金(华)义(乌)浦(江)兰(溪)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主要活动地区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过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分水塘村周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在它的附近就是不断发展的举世闻名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城,毎天有大量玲琅满目、价廉物美的小商品,通过“义新欧”班列,销往“一带一路”沿线的欧亚国家。包括德国的欧洲游客,不时光顾何斯路村。以分水塘村、何斯路村历史变迁为案例,可以充分证明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以此上溯,中国共产党诞生近100年和新中国成立近70年的历史过程,充分展示了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功。一个义乌的海归知识分子在偏僻静寂的乡村干了一件如此了不起的大事。这是马克思生前没曾想到的,但却是马克思撰写《共产党宣言》想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应当感谢和铭记这位伟大的先驱者。

  义乌市正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以分线水塘村为核心的望道信仰线,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沿途席间,街道同志讲了很多设想,听了很为基层同志的工作热情和干劲而点赞。这确实是一笔丰厚的历史人文遗存,需要好好挖掘和弘扬的精神财富。我也真诚地讲了三点建议:一是在改造中一定注意保持和恢复原貌,切忌大拆大建;二是要着力做好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工作,充分展示好陈望道一生和中国百年变迁历史,讲好故事;三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武装和指导基层党的工作,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成效,奋力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

  分水塘之行很有意思,让我品尝了“真理和信仰的味道”,那是甜蜜的。

  (本文作者为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