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18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金南星 编辑 童晓)人的左心房中存在一个耳状小囊的结构,被称为“左心耳”。房颤患者极容易形成左心耳血栓,因此房颤患者脑梗死风险比正常人高5倍以上。最近,浙医四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接轨国际,走在了国内前沿,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在左心耳里放入一把小小的“雨伞”,“伞”轻轻撑开,封堵住左心耳,成功消灭血栓掉入血管内的可能,从而拆除房颤患者最担心的脑梗死这颗不定时“炸弹”。
夏淑东进行左心耳封堵系统装载
7月1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房颤一站式治疗”新技术,即“房颤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填补了浙中地区该项技术空白。
患者陆大伯,今年68岁,心慌已有10余年,近两年开始出现胸闷气促,确诊为心房颤动,虽然口服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心悸症状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心血管内科主任夏淑东带队详细探讨了患者病情,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最终决定采用目前国内新近开展的房颤“一站式”治疗技术来处理房颤,即先给患者实施房颤导管消融术,然后再用封堵器(LAmbreTM系统)封堵左心耳,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左心耳封堵效果良好,未见残余分流。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7月12日夏淑东带领的电生理团队以及介入诊疗团队,利用LAmbreTM系统(左心耳封堵器)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
据悉,LAmbre系统左心耳封堵术以及“一站式”治疗方案均为浙中地区首例。这两例手术的成功,意味着浙医四院心血管内科房颤治疗再度与国际接轨,走在了国内的前列。
【浙江新闻+】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75岁以上老年中患病率超过10%。房颤不仅会导致心功能不全,且极易形成左心房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流经周身血管,则会导致重要脏器梗死,如脑梗死等。房颤患者脑梗死风险极高,是非房颤人群的5-10余倍,且房颤所致脑梗死大多梗死面积大,病情重,致残及致死率均较高,治疗困难,为家庭及社会均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目前房颤导管消融是院内常规开展的介入手术,对于阵发房颤或发病年限不长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使70%左右的患者成功复律,是所有的房颤复律方案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不过仍有30%左右房颤患者导管消融之后会有复发可能,因此需要再次消融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案。
针对这一困境,房颤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治疗应运而生。该手术的广泛开展,将极大减少房颤患者脑梗死的风险,干净利落地拆除“脑梗死”这枚炸弹。且该手术为微创的介入手术,通过血管穿刺完成,术后无疤痕,次日即可正常活动,术后亦避免了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需要频繁验血的繁琐程序,尤其适用于持续性房颤,难以耐受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