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的帅派皮件有限公司大门,厂区内的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格外抢眼。这里逐一公布着厂区内30家承租小微企业雨污管网、安全生产管理、义务消防等详细信息。
范芳德的包装厂租在这里已有3年,随着厂区的规范化,员工流动率也从原来的超60%降到不足10%。“厂区正在规划园林式咖啡吧,员工们都非常期待,说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范芳德说。
在义乌,全市2830宗工业用地中,约70%存在出租情况,小微企业、家庭作坊分布比较分散,排水设施建设不完善、污水未纳管、雨污混排等现象大量存在。去年10月试点开展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园之前,眼前这个占地不足70亩的厂区内挤着38家小微企业,是当地典型的“低小散乱”厂区之一。厂区负责人陈跃青说,公司不仅清退污染企业,还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雨污管网、员工餐厅隔油池、公寓式宿舍等配套设施建设。
义乌是一个水资源贫乏型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500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量的24.73%。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有超过2.67万家中小企业,产业层次复杂、类别庞杂、分布散乱,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严重影响着水体水质。在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功能配置等多项因素基础上,义乌为各镇街量身制订了产业发展指南,出台《全市各镇(街道)主导产业建议》。
“水是生产之基,只有产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才能让水质真正得到提升。”义乌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把7个镇街纳入开发区,5个镇街纳入高新区,两个街道纳入集聚区,布局25个特色小镇,作为集聚特色产业的重要平台,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城市新面貌。
今年初,义乌在全市范围内共排查出146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面打响剿劣战。“劣Ⅴ类小微水体周边大多分布着‘低小散’产业。”义乌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微水体整治与淘汰落后产能同步进行,成效显著。
国际商贸城附近的长春社区,曾聚集着数十家模具小作坊,废水乱排,污染周边小微水体。整治后,长春社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像长春社区情况这样,义乌先后把分散在大街小巷的1480家模具企业,集聚到上溪镇义乌模具城、廿三里街道“祥艺模具创业园”两大创业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整治或关停“四无”“低小散”企业1692家,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完成整治。
岸上之变,换来水中之变。去年起,义乌境内7个省控、市控断面和3个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全市61个乡镇交接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超过90%。全境监测断面水质无劣Ⅴ类。
2017年7月15日《浙江日报》
记者:江帆龚望平市委报道组:陈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