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28日讯(商报记者 王婷)“你这里有营业执照吗?”“你的用电不是很规范,要整改一下。”……日前,在义乌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下,执法、安监、环保等多个部门联合对义乌市多家废品回收站进行督察检查。多部门联动检查、监管中心交办督办工作机制开始试水。
“在日常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部门之间有一些职能交叉,造成监管不明朗。监管中心的尝试,就是为了解决监管力量调配,针对某一特性问题,整合多部门力量,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此次废品回收、石材加工、不锈钢铁皮门窗加工三大领域百日整治为例,为了明晰各部门职责,市场监管局在征求各部门的基础上,经10余次讨论,在80多项的整治标准中,最终明确了19条规范标准,针对性解决三大领域存在的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市容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监管中心模式的探索,于市场监管局而言,既紧密了部门合作,又是对“事中事后监管”的一次有益探索。
这几日,一家建筑企业义乌分公司负责人王先生遇上了一件尴尬事。他在义乌投资了一个装修项目,前期洽谈都很顺利,但在就要签约时,对方告知,王先生的总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被载入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决定暂时取消签约。
王先生随后查询了自己的营业执照,果然发现如对方所说,于是赶紧前往公司所在辖区的稠江市场监管所询问。工作人员告诉他,王先生的公司曾进行搬迁,而搬迁后没有及时变更营业执照上的经营地址,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原地址对其公司进行监管巡查,发现该地址并没有这家公司,遂将其载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库,并向社会进行公示。
在变更经营地址后,王先生的公司也终于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最终谈成了这个项目。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互联网+监管,也是我们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种方法。”市场监管局个私监管科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商事改革的推进,义乌市场主体迅猛壮大,已超过43万。在准入机制相对宽松的情况下,“事中事后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监管局目前正在探索利用“互联网+”“智慧+”监管,启动建设相应的监管,把所有企业的数据归结到这个平台上来,同时对各部门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