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29日讯(记者 李学娇 编辑 楼菲莉)“左边这个绿色垃圾桶只能放剩菜剩饭、瓜壳果皮等易腐垃圾,像塑料袋这种是不能扔到里面。”今天(11月29日)下午2时30分左右,85岁的方奶奶正对义乌后宅街道十二山头小区幢与幢间的五组绿灰垃圾桶进行检查,从标有“易腐垃圾”的绿色垃圾桶中分拣出塑料袋、废纸等物,投放到一旁标有“其他垃圾”的灰色垃圾桶内。
方奶奶是义乌十二山头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自9月份第一次参与垃圾分类督导工作以来,她每天都要查看一遍小区内的几个垃圾桶。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是文明创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既是民生“关键小事”,又是社会发展大事。现如今,在各镇街、小区几乎都能看到像方奶奶般的督导员身影,她们一遍遍地告诉居民如何分类投放,并将居民没有投放正确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眼下,垃圾分类正逐渐成为义乌市民的一种习惯。晚上7时,家住起航社区上河小区的陈苏珍左手牵着孙子,右手提着两袋垃圾准备投放到楼下的大垃圾桶内。“现如今我们小区实行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定时投放时间为早上6点到7点和晚上7点到8点,吃完晚饭出门散步途中刚好把分类好的垃圾投放到对应垃圾桶内。”陈阿姨指着一旁的生活垃圾定点定时分类投放和清运管理规定告诉记者。在不远处的绿灰垃圾桶旁边,记者看到有不少居民排队等待投放垃圾。
“上河小区将原来的104对小垃圾桶升级为24对大型垃圾桶,并动员居民定时定点投放,一方面有利于垃圾收集和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小区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后宅街道起航社区党总支书记朱超明说。每天清晨和傍晚时间段,白色的垃圾直运车都会准时来到上河小区,将精准分类过的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通过中端桶车规范收集和清洁直运,确保小区环境整洁。
据了解,除了从前端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做好垃圾精准投放外。今年,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下,园丁新村、上河小区、通惠门等各个试点小区安装了300余台“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三个多月来,这个“吞”废品“吐”钱的智能设备,受到市民的欢迎,成为实现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途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使用“小黄狗”回收废品590吨,回收塑料瓶90万个,累计参与投递“小黄狗”人次8.4万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科工作人员徐健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