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可乐瓶变身“白天鹅”,铝质易拉罐拼成“艺术字”,酱菜缸里种植物,废旧轮胎成装饰……昨天,记者跟随义乌市城西街道的工作人员来到流下村,发现这个村里有“变废为宝”的诀窍。
当记者正感叹于村里的神奇变化时,蹲在花坛空地里摆弄泥巴的楼军宪却邀请记者猜一猜他手里的宝贝。“这是可乐瓶,有人乱丢我们就捡起来,清洗干净后喷上白漆,做成天鹅的形状。”楼军宪是流下村村委会主任,也是村里这支“变废为宝”大军的领头人。
“做出天鹅造型后,我再给它种上花草,投入几十元钱就能做出一个漂亮的景观。”楼军宪熟练地刨开泥土,把上好色的可乐瓶挨个做出造型,一副“老师傅”的派头。“我们村‘两委’是出了名的能折腾,尤其是能把别人眼里的垃圾折腾成宝贝。”楼军宪指指身后的长廊告诉记者,这个大家伙就是用村里老房子拆下的木头重新“组装”而成,刷上油漆后,成了村民日常最喜欢的歇脚处。
最近,随着城西街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楼军宪带领的这支大军又有了新作品。他们一边拆除村里的危旧建筑一边回收利用材料搭建了“竹牌坊”,写着“和美流下”的竹牌坊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曾经我们对村里的陈年垃圾问题非常头疼,现在,杂物堆放场变成了生态停车场。村民家里的垃圾堆放点变成美丽庭院。”楼军宪说,村民楼小明家用了短短十多天的时间,就收拾了陈年旧物,清理出一块洁净的庭院。一家人在院子里种上月季,打造出庭院景观,并取名为“农家小舍”。“我们鼓励村民一起变废为宝,投入虽小,但回报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楼军宪说。
楼军宪还告诉记者,随着“变废为宝”等环保理念的深入,村民们的想法也在不断拓展。“有个农户在家里做了水循环景观,还有人把废旧轮胎做成“青蛙”景观。村委把捡来的音响和电视机做成了复古的村内装饰。”楼军宪说,如今的流下村盛行“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环保风。
“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要摒弃坏的,还要崇尚美好的。流下村是城西街道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一朵奇葩,他们用环保的理念做带动,村‘两委’做先锋,盘活了一个村的废旧资源,让旧物换新颜,值得提倡。”城西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