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14日讯(商报记者 龚艳 通讯员 唐敏)冬季是白酒飘香的季节。
大陈镇宦塘村,这个被誉为“义乌小茅台”基地的村庄,有着家家户户酿酒的传统。村民蒋永棣从少年时就向父辈学习,已有40余年的酿酒经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家白酒作坊有一天会被评为浙江省名特优食品作坊,成为标准生产、规模运作的“名牌军”。
“前些年,我们家的小作坊非常简陋,东西摆放杂乱无章,卫生条件一般。”2015年,国家放宽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审批后,蒋永棣第一时间向义乌市市场监管部门提出申请,选择了离家5公里外的一处小山坡作为生产基地,并按白酒生产标准更新改造。之后,金华、义乌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蒋永棣家酿造的高粱烧进行抽样检测。结果显示,甲醇、酒精度、甜蜜素、铅等检测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如今,蒋永棣家的作坊每年酿造高粱烧突破1.5万公斤。
除蒋永棣酒厂外,恒农酒厂、秋甜红糖厂、德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顺昌食品厂、铭悦红糖厂、张枝喜食品小作坊也在近期被评为浙江省名特优食品作坊。
义乌食品小作坊的华丽转身,主要得益于近些年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监管+服务”的模式,聚焦问题、规范引领、堵疏结合,狠抓整规提升。
传统食品小作坊,生产的很多都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食品,比如白酒、豆制品、米面制品等,都与义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食品作坊以家庭生产为主,“多、小、散”的特点决定了其难以达到食品生产许可标准,也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食品安全常常得不到保障。
为此,市场监管局借力乡镇(街道)食安办和网格员队伍,充分利用其对当地情况熟悉的优势,摸清网格内所有小作坊详细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建档各类食品小作坊295户。同时,对小作坊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认真分析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推行小作坊“七符合”(即食品加工场所符合规范、生产设备设施符合规范、原辅料进货符合规范、加工过程符合规范、从业人员符合规范、质量管理制度符合规范、食品标识及销售符合规范)管理新模式,科学有序地推进小作坊整规工作。
小作坊步入正轨,不仅企业从中获益,还能规范、提升、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今年,我市着重开展了红糖小作坊整规提升,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精准服务,为其参谋设计生产工艺布局、规范包装标签标识等,并强化落实红糖作坊“一法四要”标准(“一法”即采用传统工艺,实施团体标准;“三要”即生产环境要卫生、从业人员要健康、生产操作要规范、台账档案要齐全),擦亮“义乌红糖”金名片。今年全市新增获得《食品生产加工登记证》红糖小作坊10家,3家通过改造成为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大陈一家红糖厂负责人楼永有告诉记者,作坊建成后,大陈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指导,对工艺流程、人员配备等进行全程监督服务,通过规范管理运作,红糖生意越来越好。
除对合规小作坊做好监管服务外,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重拳出击,打击“黑作坊”。鼓励群众积极举报食品“黑窝点”“黑作坊”,对生产加工条件恶劣、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黑窝点”,发现一个、查处一个。